“学习快乐论”:把孩子爱玩的天性和读书结合起来
施老师很快乐,工作生活得很快乐。
多年来他骑自行车上下班,既不必为堵车烦心,既环保又锻炼身体;他有一个备忘录,记录每天的工作,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心情愉悦时去做,既能做得漂亮效率也高;他还爱好美食,会和好友同事一起去寻找特色餐馆;他也喜欢远行,他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他这份快乐工作的心境,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快乐学习。“别看已经是高中生,有些个子比我还高,但毕竟都还是孩子,有着爱玩的天性。怎么办?把这天性和读书结合起来,玩的时候你就和他们一起玩,玩过之后再一起来学习。其实学生很懂事,这个时候他们一心在学习上,效率很高,而不会再‘牵肠挂肚’惦记 着玩的事情。”
这一套教学理论,可被施老师在实践中应用了无数次,证明确实所言不虚。有一年,他所带的一个班,已经高三下学期,还在参加一个全市的课本剧演出比赛,是唯一的一支高三参赛队。当时有个别家长实在不放心,甚至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学习。然而,几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他们班的成绩大大超出原先的既定目标,在各个平行班中名列第一,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说最感谢施老师的,就是教会了他们如何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态。
“学习策略论”: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全班50个孩子,就会有50张面孔、50种性格、50种学习策略。施老师说:“老师要教学生怎么学习,不同的孩子需要有不同的策略。”
他分析说,有很多孩子学习很自觉很努力,但成绩处在中游,欠缺的就是一个学习方法,老师要帮他们的是如何提高效率;有些孩子很聪明,认真了可以名列前茅,但随便了会考出不及格,对他们首先该指导的不是学习,而是要打一场心理战,“投其所好”让这些学生信服你,以后一切事情就都好谈;而有些孩子是基础没打好,就该把重要知识告诉他们,让他们有提升,重塑信心。
他又以作业为例说,一般孩子做作业的秩序都习惯先保证理科完成,至于文科的,反正以读读看看为主,就看最后剩余的时间了。“其实也应该根据自己情况来区别对待,比如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一门,因为做得快效率高;也可以先做薄弱的一门,这样时间宽裕可以多花点心思。”
“学习一定要多尝试多种变化。”他一再说,就如他骑自行车一样,家里到学校虽然两个点固定,但他会经常变换路线,比比看那条路线最省时间,或者说路旁景致最好,或者说沿线汽车最少。“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了快乐的心情,有了高效的策略,学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