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考验眼界、审美和创意
过去一年,曹晓晓本人也感受到AI对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冲击。她曾带队的一个项目,因为AI技术的成熟,突然被合作企业叫停,“因为对方预见到新技术的到来,会让原有的模式遭遇比较大的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她发现AI确实降低了技术门槛,能够让学生把灵感迅速具象化,创意有了更好的工具去激荡、表达和沉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更加凸显眼界、审美和创意的重要性。” 曹晓晓说,“好的广告是否能够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全取决于创作者是否能将自己的灵魂打碎了融入媒介,技术只是辅助。”
去年下半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策略传播系主任章燕带队前往上海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发现包括麦肯光明、BBDO、蓝色光标、W等在内的广告公司都在积极探索AI的落地。
本学期,她开设的新媒体广告课程,其中一块重要内容就是AI广告,让学生通过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各种技术,完成创意制作。
她认为,目前投放在市场的一些粗糙的AI广告,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使用者的“专业性”,“现阶段肯定不能直接上街,后期需要人的把关、修改、完善,需要进一步完美。AI参与的部分,可能只占到整个广告制作过程的百分之五六十。”
正在让AI学习婴儿苹果肌和老人法令纹
和章燕的观点一致,在设计领域,积极拥抱AI几乎已经成为共识。即便目前把AI拒之门外的小软也承认,一旦AI变得更好用,自己也会拿它当日常工具。
本周一,中国美术学院在建校96周年之际,发布成立AI中心,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由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美术总监陈岩担任主任,将艺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结合研究,用艺术智性去联通和牵动人工智能,对AIGC多维应用场景进行实验,对AI教育应用场景进行研发。
如何让AI变得更好也是产业界的一大课题。无界AI内容生态中心负责人赵杰诚透露,目前公司合作的广告业务相关的客户涉及车企、科技公司、数字营销公司、生活护理品牌等等,“最多的是电商类广告,比如把自家产品,嵌入AI生成的场景中”。
这些客户也向他们提出了各种细化的要求,牵扯到训练专门的模型对某个细节进行优化。“像是为了配合某母婴用品广告的需求,我们眼下正在攻克一个难题:让AI识别婴儿的苹果肌和年长者的法令纹,以及‘意识’到婴儿的牙齿并不会长全这件事。”赵杰诚说。
“目前AI在结构的确定性、情感表达等方面仍然难以达到人类的水平,但未来无疑是属于拥抱AI的。”曹晓晓表示,如果我们当前迈步过猛,大概恰恰反映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或许我们应该步伐更稳健一点,在拥抱技术革新的同时,也保持对艺术本质的尊重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