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争抢“鹅腿阿姨”的时候 浙大曹师傅们的一碗靓园拌面已经被喜爱20多年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2-11 08:41   

有点遗憾

在浙大食堂工作,曹永刚每天都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他也了解到,外省的学生,考浙大都需要到全省前三百名左右,因此很多学生,都是当地县里的状元。这也是他经常说的,食堂是在给状元烧饭,今后这些大学生是有大出息的。

在浙大工作这么多年,曹永刚说,他内心也很憧憬,儿子以后能成为这样的学霸。

一开始来浙大后勤工作的时候,曹永刚的儿子小曹,在老家读小学。

浙大给曹永刚师傅和爱人提供了职工宿舍,两人安顿下来之后,他们也想着把儿子带到杭州来。

当时他们听老乡说,西湖区有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正在招生,所以曹永刚的老婆就去学校问了,学校愿意接收,于是,四年级时,小曹就开始了在杭州上学的日子。

曹永刚很快发现,孩子有点跟不上。身在浙大,曹永刚对孩子的读书有很大期望的。2003年左右,那时候还请了浙大学生的家教,带孩子学数学,20元一个小时。

曹永刚说:“细细想起来,我们还有点歉疚,孩子其实原来成绩还好的,但在老家,我们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所以可能成绩就下来了。”

“我也曾批评过他几次,孩子嘴上答应好好的,但实际上不听的。后来我也没办法了。读书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内心还是有点遗憾。人家小孩子学习好,毕业之后工作都很好,工资也很高。”曹永刚坦率地说。

到了快要读初中的时候,小曹更加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老师也来家访了好几次,所以老曹最后决定,小曹还是回老家读书了。

子承父业

初中毕业之后,曹永刚的儿子小曹再次来到了杭州。

这次,他在西溪路上的杭州市公路技师学院学汽车维修,之后在汽修厂上班。早上八点去,晚上半夜回,膝盖上、手肘上都磨出了茧子。

曹永刚夫妇不忍心,想了想把他带到白案总厨老莫跟前,请他收徒教面点手艺。当然,在这之前,也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孩子也是愿意的。“我们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那时候儿子也是小二十岁的人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不去勉强他。”

小曹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吃苦耐劳,非常认真。跟着老莫师傅,学了五六年,做西点已经很不错了。前些年,国家皮划艇队在千岛湖集训,请浙大后勤团队做饮食后勤服务,老莫把小曹带去历练。之后,运动员队伍又去北京集训,点名要浙大的团队,小曹又随队去了。

老曹发现,小曹变化也很大。之前儿子不愿意读书,但到了社会上就后悔没有好好读书了。有一天他回来发现儿子竟然坐在电脑前学习,说是要考个管理学的本科,最终小曹考取了成人高考的文凭。

“我觉得有点遗憾,我们要是不出来打工,小孩子成绩应该蛮好的。一年级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可能是没有在身边陪伴吧。”老曹反复地说了这样的话。

时间能不能走得慢一点

除了儿子的学习,还有一件事,老曹也有点遗憾。

2010年,老曹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准备了40多万元,准备买余杭的一套房子,价格已经谈好了,70万元。

没想到,第二天,房东又改口了,一晚上就要往上提价10万元,买房子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老曹说,2010年,正是杭州房价疯涨的时候,后来他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花了50多万,但之后在杭州是肯定买不起房子了。

他希望儿子能在杭州买房子,自己能帮肯定会帮助一点,不过主要靠小曹自己努力了。

浙大后勤的燕老师说,曹师傅因为表现优异,现在还在参与筹建新的食堂。

曹师傅说:“我对浙大是很有感情的。人生的一半时光在浙大度过。但是我文化不高,我也不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有时候同事年纪大了退休或者离职,我都感到很留恋,觉得时间能不能走得慢一点。我当年30岁来到浙大后勤工作,现在儿子在浙大后勤,也正好30岁了。我现在还有两个孙女,我希望她们能考上浙大。希望儿子今后能做得比我更好,更好地服务浙大的师生。”

靓园的拌面

说起葱油拌面,华政攻读研究生时就好这一口。……

2008年移席浙大,和拌面再次相遇,恰在靓园。……后来,虽然不乏在紫金港、华家池、之江吃拌面的经验,总感觉不及靓园的地道,一如初恋之美好难忘。

看着拌面新鲜出锅也是一种享受。下面的大师傅一眼,似乎就确知排队买面的人数,将一握一握(一握下出来就是一碗)的拌面置入专用的漏勺,放到一大锅沸水中。煮面的间隙,大师傅码放好一排海碗,每只碗里点上一点点盐巴、一点点酱油,数量究竟多少,全凭的是经验和手上的感觉。

移时,面将熟未熟,须撇去浮沫,加入凉水,再用筷子挑起几根,判断可否出锅。面出锅时,从漏勺倒入海碗,撒上少许碧绿的细香葱、少许榨菜末,再浇上半勺热油,刺啦一声,这就齐活了!个人的标配还需加点辣椒酱,卧上一只煎蛋,这样,色香味俱全,果腹和营养兼而有之,拢共才二元五角,太值了不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胡信昌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