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总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三 外资为何看好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24 07:49   

沙特看中的,不止是石化这一条产业链。两国去年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共有34个大项目,包括氢能、光伏、5G、科技,这远远超过中国过去从沙特进口石油的范围,也意味着更多像杭州一样、拥有独特产业特质的中国城市,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选合作城市。

有双向奔赴,更有主动出击。今年以来,杭州主动前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沿线招商引资。1~9月,杭州组织赴国(境)外招商组团48个,主要包括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20余个发达国家及香港澳门地区,推进韩国制药、达利国际、奥歌诗丹迪威士忌等一批项目签约。目前,杭州已组织实施“亚运招商季”,把亚运红利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力争在全国全球掀起持久的“杭州热”。

这股“杭州热”,带动外资利用攀上新高度。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杭州新引进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2个,涉及投资总额194.7亿美元,合同外资89.2亿美元,其中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项目25个,引进沙特阿美、美国高盛、美国辉瑞、德意志银行等4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投资238个项目。

未来潜力在哪?

中国吸引外资的未来增长极在哪里?市场和盈利,曾是外资看重中国的重要条件,如今情况在快速变化。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外资选择中国,早已不再是单纯地跟市场与盈利划等号,而是通过深耕中国,不断增强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竞争力。”秦诗立认为,自贸区建设展示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为外资提供了搭上中国产业升级快车的最佳机会。

比如杭州自贸片区,在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是高质量集聚用好外资的主阵地,是外资保持增长、投资中国未来的潜力所在。

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牵手零跑科技就是一个印证——

10月26日,杭州本土车企零跑科技宣布,斯泰兰蒂斯以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并在零跑汽车董事会获得2个席位。零跑虽然是造车新势力的后来者,但却拿下了外资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最大的单笔投资。

这不禁让人想起世界汽车曾经在中国发生的故事。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大众、丰田等都曾登顶“世界第一大车企”的宝座。而今,这些车企选择中国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就如斯泰兰蒂斯入股零跑。

零跑所在的滨江自贸区块,是杭州三大自贸区块之一,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信息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诞生在这里的零跑汽车,就是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合。“我们虽然是一家新能源车企,但产品都是全域自研,一辆车中70%的核心部件都由自己制造。”零跑科技创始人朱江明说,某种意义上来说,零跑汽车是一家技术型公司。

零跑有技术优势,而斯泰兰蒂斯2022年营业收入位列全球车企第三,拥有700万销量,在全球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销售网络。按照双方协议,新成立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将承担零跑汽车对外出口业务,斯泰兰蒂斯拥有其中51%的股权,将成为斯泰兰蒂斯闯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重要一子。

这意味着,从以前的中国提供市场,到现在的中国提供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和行业所掀起的“反向合资”模式,对于外资选择中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双赢示范。

自贸建设对吸引外资所能发挥的核心引领作用,仍可进一步放大,因为自贸区建设正在引领杭州全市域提升产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杭州“全域自贸”的格局规划,杭州将构建成“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三位一体的开放新格局,为吸引利用外资提供最佳的土壤。其中37.51平方公里是核心区,118.08平方公里是联动创新区,全市域是辐射带动区。

从核心、联动到辐射,杭州架构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能够为高质量外资提供优质“标的”,让外资在中国找到更多机会。如钱塘区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引进了辉瑞智慧医疗创新中心等项目;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谋划视觉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高端医疗器械等4条细分赛道,引进港丽科技等重大项目……

除了自挖潜力,杭州还在国家战略赋能之下,打开利用外资更高的“天花板”。今年,杭州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队,成为浙江第一个试点城市。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江玮说,杭州数字服务竞争力强劲,服务业利用外资不断攀升,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落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蓬勃发展,具备引领全省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能力。

11月23日,被写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开幕。这一每年都将在杭州举办的国内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将擦亮投资中国、投资浙里的品牌,牵引和见证中国对全球资本形成新的“超强引力”。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张留 通讯员 郑宸 施海翔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