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揭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又喜事临门。 11月2日,示范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上海市青浦区举行,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一举签下16个重点项目,并为12个项目平台揭牌,项目的关键词是“高水平”“高能级”“融合型”“生态型”。 这是一次双向的选择。对示范区来说,是紧紧围绕“生态绿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抉择;而对各市场主体而言,选择示范区,就意味着更高的标杆和目标。 这也是示范区挂牌后第一批签约的项目,对今后更多企业的签约和入驻具有“示范”和“风向标”的意义。他们的到来,透露着什么信息? 培育新产业集群 此次产业项目签约,示范区有别样的安排。签约现场不像常规作法,将上台企业按照一、二、三产业或所在的地域板块,简单划分,次第签约,而是分成了四大板块:高能级总部经济项目、高水平服务经济项目、融合型数字经济项目、生态型湖区经济项目。 这四大板块,正是示范区想要彰显的、在产业抉择上的一种标准。虽然所属领域各不相同,但有一些特质是相同的:创新、绿色,瞄准高质量发展。这些特质,进一步促进示范区现有的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出新的产业集群。 作为高能级总部经济项目的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将铁塔智联公司落户青浦,主要聚焦生态环保、应急、安全、交通等领域,开展数据信息服务等。总部入驻,一批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而来。 “选择落户嘉善,就是看中了这里产业集群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博升光电相关负责人沈宝言告诉记者,企业主营光传感器,为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提供核心元器件,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企业决定从深圳来到嘉善中新产业园。 示范区内,吴江制造业基础雄厚,嘉善城乡发展协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青浦依托大上海在科研、金融等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示范区培育新产业集群、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必要认识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样化发展,而是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协同发展。”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说,关键是在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打破要素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地域行政壁垒,加快内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优质企业在长三角集聚。 在签约现场,记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信号——城市和企业是一个互动发展的共同体,有什么样的企业,就塑造了怎样的城市。据了解,示范区将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未来产业功能平台。 这样的“高能级”创新磁场,也寄托着青浦、吴江、嘉善的雄心:不仅为高质量发展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率先代表长三角城市群参与世界城市群的竞争与合作。 打造世界级湖区 在签约的项目板块中,生态型湖区经济的概念十分引人瞩目。示范区23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这对示范区来说,既是优势也是限制。在过去的区域发展中,大保护有先例,大开发也很成功,但是又要开发,又要保护,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借鉴国内外经验,这里将打造世界级的湖区。 在生态型湖区经济项目中,既有在嘉善埋头乡土做有机农业的企业,也有在青浦专注智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他们指向的核心很明确——“生态绿色”。 “第一次来到青浦,我们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在这里工作是一种享受。”团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相比大面积的厂房土地,良好的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研发团队更加喜欢。 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引来产业发展的高能级。在淀山湖畔,华为投资100亿元,建设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研发基地。这里保留原始的沪郊乡村绿色生态,既有临近国际大都市的便捷交通网络,又有得天独厚的临湖风光。基地将开展终端芯片和物联网领域的研发,预计导入3万名科技研发人才。 示范区围绕水系布局产业做足了文章。在青浦,大大小小多片湖、港、荡、漾的湖面如珍珠一般,被称为蓝色珠链。青浦为此专门组织开展“蓝色珠链”产业和功能定位课题研究,在沿线布局以“金融+研发”为核心、“文旅健康”为配套的产业格局,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高地,将“蓝色珠链”塑造成长三角金融资源与科创要素链接先导区。目前,青浦在西岑地区初步选择了一批存量建筑,可用于金融小镇一期建设。 在吴江,传统光缆生产企业污染较大,通过技术升级,企业研发出低污染的“绿色光棒”。传统工艺使用的是高腐蚀性化学材料四氯化硅,生产过程将带来较大的危废处理压力,且处理设施光投资就需要数千万元;如今以无氯有机硅进行生产,在提高性能的前提下,不会排放含氯废水、污泥等污染物。 在嘉善西塘,近千年历史的祥符塘水域经过整治,引入了文创中心、科研中心,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共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美丽示范区。目前,已经有多个研发团队入驻。 未来的湖区,不仅能吸引世界级的公司,还要培育出世界级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