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海洋,全域旅游让结构更优
舟山普陀东极
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理念转变。
过去,人们可能都习惯于去景点旅游,但是景区内外的状况常常出现巨大的反差,而这种反差极大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全域旅游正是应对这种需求侧的变化,主动打破空间上的限制,为游客营造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
浙江背倚大陆、濒临东海,拥有着广袤的腹地和星罗棋布的乡村,也有着曲折漫长的海岸线和巨大的海洋旅游潜力。《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强调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提出加快“东扩”发展海洋海岛旅游、“西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把“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培育成为未来几年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两翼。
乡村是浙江魅力所在,乡愁所系。随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浙江美丽乡村正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规划》把乡村旅游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和原生态,彰显乡味乡韵乡情,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渔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品与业态,更好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消费需求。
以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在“一核两翼四圈多点”的旅游业布局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
杭州确立了基本建成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的总目标,同步推进旅游智慧化和旅游品质化;宁波着力提升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山海城协调发展;温州强化“五彩旅游”发展,建设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湖州以“三带十区”建设为重点,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嘉兴着力建设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
此外,绍兴、金华、衢州等区域中心城市都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发挥旅游辐射作用。舟山加快建设国际著名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台州着力建设山海特色鲜明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丽水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要平台,加快培育千亿级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和生态旅游名城。
在浙江,旅游不再是看一回风景、拍一张照片、吃一顿饭,而是从山间到海边,从城市到农村开始递进,成为联动一二三产业的绿色产业,与新的生活方式高度融合的“多行业综合体”。
如果说全域旅游在过去可能更多的是地理空间上的全域化,那么“旅游+”则大大丰富了全域旅游的内涵。“十三五”期间,浙江将大力实施“旅游+”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宽视野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除了乡村旅游、海洋旅游以外,“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工业”等新形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不断拓宽旅游业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创新旅游商业模式,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
《规划》显示,在深度发展文化旅游上,到2020年,浙江将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一批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街区)A级景区,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线路,创意开发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科技、艺术含量的旅游演艺产品。在培育发展森林旅游和体育旅游上,将建成100个森林旅游休闲养生区,森林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创建一批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运动休闲精品线路。
通过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水利、交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旅游业综合性、关联性、带动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发挥,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加了旅游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使旅游业进一步成为带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和满足国民旅游消费需求的综合性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