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材料“硬科技”潜力无限
资本寒冬之下,不少依赖持续烧钱和规模扩张的纯互联网项目已面临生存之忧。与此相对,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那些依托制造业、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项目,并不存在现金流之忧,反而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在采访过程中,杭州泰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小龙告诉记者,他们新近投资的企业“正洁环保”就非常契合《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的方向。正洁环保曾经参与过杭州日报第一季“企明星成长计划”,并进入了最终的年度十强。之所以能获得评委的青睐,拥有核心技术是关键。正洁环保拥有的“高效液态除磷技术”,通过独特的药剂配方,降解程度不仅可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价格还比同类产品便宜。
“正洁环保打动我们的,确实是他们的技术优势,以及正在形成的市场机会。”梁小龙说。
胡永祥同样把节能环保与新材料作为一个主投方向,他们新近投资了一家名为“杰膜科技”的萧山企业。打动胡永祥的,是杰膜科技在“陶瓷膜”这种新材料上的创新。用这种陶瓷膜进行过滤,单位时间内的过滤效率高,能分离过滤出一些特殊污染物,而且相比一般材料,自我冲刷能力更强,更不容易结垢,使用寿命更长,耐高温耐腐蚀,可以应用在极端、特殊场合。
“看起来只是一个材料方面的小创新,但这种技术在国内是具有稀缺性的,也是我们投资它的原因。”胡永祥说。
大热领域更加注重“上游”控制力
参照《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圈定的重点产业方向,事实上有些早已成为资本扎堆进入的热门领域,比如云计算和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等。
“热门领域依然存在不少投资机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浙江物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志彬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拥有万向、吉利、众泰等本土知名车企的杭州,无疑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地。而这些光芒四射的整车企业背后,还有着大批上游配套企业。
从市场驱动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瓶颈在技术,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控扼新能源汽车“命运咽喉”的核心技术。刘志彬向记者透露,他们非常关注这些做上游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有的基本敲定投资,有的还在持续跟进之中。
同样大热的领域还有机器人。从上游到下游,机器人产业大致可以分为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三个环节,国内机器人企业大多集中在后两个环节,而对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生产缺乏控制力。
尽管这是一个行业共性的难题,但投资人如今对机器人上游控制力更为重视。浙江浙大友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锔告诉记者,他们投资了一家做工业机器人的杭州企业“开浦科技”,虽然是从3C、LED、锂电池等行业的系统集成切入,但也试图谋求更多上游的话语权,比如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就是公司自己研发的。
记者手记
故事动听不及“干货”动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在纷繁芜杂的经济线索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需要预见性和洞察力。风起于青萍之末,通过观察风投机构的投资布局,我们也可管窥杭州制造的未来版图。
但这张版图不会轻易地成为现实。我们总是希冀立竿见影的改变,但变革创新却来源于点滴寸进;我们经常高估短期形成的量变,却往往低估了经年累月所引发的质变。中国制造如此,杭州制造亦如此。
讲一个动听的资本故事,可能只需要十分钟;而要在制造业的某一个领域做得够专、够精、够深,也许需要十年。经济大势起起伏伏,资本大潮涨落有时,那些核心的、前沿的、尖端的技术,那些“黑科技”“硬科技”,才是不惧时间洗礼的硬通货,它们理应比一个故事更值钱。
故事动听不及“干货”动人,正如我们从投资机构的布局中已经看到的那样。
结语
《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为我们描画出一张十年“路线图”,战略远景令人期待。能否循着“路线图”最终找到宝藏,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它为我们打开了职业选择、技能升级、思维重构的全新空间,也将考验我们的决心、专注、定力和耐力。
“杭州制造2025——我们的机会”系列报道,我们以十年“路线图”开篇,以“资本掘金地图”收官,并对杭州制造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流水线、仓储物流、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全链条上的机会进行了梳理,从上游到下游、从软件到硬件、从现在到未来,全方位的机会已然铺展在我们面前。
给杭州制造十年,也给我们自己十年,让我们成为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