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商谈价格,我们的报价是‘二重锻造’的一半,客户感觉吸引力很大,同意让我们试制,但由于非专业设备,问题也出现了。”叶君芳说,第一批试制的成功率只有60%多,但原定的利润是按照成功率90%来计算的,不仅亏损,还影响客户交货时间。
叶君芳跟工友们说,面粉团搓得好不好,决定面包的口感,老是报废这么多,肯定是方法有问题。他用不同方法各做了十个产品,比较合格率,等到一年以后,叶轮的生产量从一年三百多个变成四五千个,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000年以前,我们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叶轮操作法。国内的中小汽轮机叶轮的订单后来全跑到我们这了,在我这里,合格率高、速度快,别人一般两个月交付,我们是二十天到三十天。一个电话过来,‘铁疙瘩’就可以放进炉子去做了。”
传下去的工匠
工匠一词,本义源自拉丁语,意为一种把东西聚拢、捏合和进行塑形的劳动方式。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工种,稀有却也艰苦。对于绝大多数工匠来说,养家糊口是其从事工匠行业最直接的现实目的。
1995年,叶君芳就被养家糊口的问题为难了。“结婚以后花费很大,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有点负担不起了。”叶君芳已经办好出租车驾驶资格证,就等着跟老厂长做交接了。老厂长只说了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叶君芳把话带到家里,第二天,他准时出现在了锻造车间。2000年,叶君芳担任“杭重锻造”生产副总经理,开始走上管理岗位。“碰到的事情更多。以前管一个班就行,后来要通盘考虑,其他精加工、热处理车间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课题,需要自己慢慢去充电。”
走出锻造车间的时候,记者忍不住问了叶君芳一个问题:如此辛苦的锻造工艺就没有想过机器换人?没想到,这也正是叶君芳头疼的地方:“现有的联动装置,针对的是规格相对统一、批量相对大的锻造产品,但每个汽轮机厂的设计方案都不一样,每个叶轮的图纸也不一样,几乎没有大批量的标准化订单。比如说今天来一个合同,30只叶轮,可能会有10个品种,完全得靠技术来支撑,一件一件做好。”
所以,在“杭重锻造”的锻造车间里,你可以看到五十多岁的技术工人还在流水线上干得热火朝天。“他们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一门手艺,车间锻工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班长郑名贵就是其中一个,已经42岁的他长了一张憨厚爱笑的脸,手上有几个被热浪烫过的印记,每当有复杂新产品需要锻造,他都会跟着师傅叶君芳一起带头生产。
“锻造车间和以前一样,还是热得发慌、噪音很大,年轻人嫌苦不太愿意干这个。但对我们来说,每做一件产品都是一次精雕细琢、自我超越。”郑名贵很爱学习,他师承叶君芳,带着锻工班不断给“叶轮君芳操作法”添入新的实战经验。2015年,郑名贵带队探索的“12M发电机转子锻造生产改进”获临安市总工会“五小五技”优胜奖。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认真、执着、精细、完美,这些印刻在技术工人身上的品质,仍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内生动力。
采访的最后,叶君芳发给记者一张照片。照片上,他穿着工装和工友们一起拔河,那身蓝色工装,虽已有些泛白,却是叶君芳最喜欢的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