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职的“落榜生”
叶君芳职业生涯的起点是一名工人。
1986年,叶君芳高考落榜。
和当时不少的落榜生一样,叶君芳决定复读。不过父亲的一番话,让他有了另一个决定。
“我的父亲是杭州重型机械厂的炼钢工人。他告诉我当时国有企业有顶职上岗的制度,与其大学毕业以后分配进厂,还不如早点‘接班’。”20岁的叶君芳就这样昂着头跨进了“杭重锻造”的大门。
那是十月一个略带凉意的早晨,叶君芳走进工厂大门,循着一段沾满黑色煤渍的小路,车间内一阵阵轰然响声震得他不由地摸了摸脑袋。“一进车间以后,心里就感觉怕,车间里像地震了一样,看到那些大型设备真是慌兮兮的。”年轻、高中学历,加上看上去硬朗的身板,叶君芳被分配到了锻造车间,他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看见烧得红透的“铁疙瘩”从面前经过时,有点腿软了。
一个星期后,叶君芳跟父亲说,这活太苦,我不干了!
此时的父亲并没有责备叶君芳,他让叶君芳先坚持三个月。然后又加了一句:“行行出状元,我当了一辈子炼钢工人,你也能坚持下来。”
正是父亲的这句话,让叶君芳在“杭重锻造”的这一跨步,开始走得坚定了。第一年,叶君芳跟着锻工们在车间里做帮手;第二年,叶君芳被放到技工学校去学习加热、锻造成型、锻后热处理等锻造知识;第三年,叶君芳开始自己操作,等到“铁疙瘩”能打成合格的形状了,叶君芳才算出师,转为“杭重”锻造车间的正式员工。
“进厂时每个月的工资是37块多,评级以后就变成五十多块,如果到达最高级锻工八级,一个月就有一百七十多块钱,相当于分厂厂长的工资。”说这话的时候,叶君芳的脸上泛起一种骄傲的神色。在他和父亲这样的老技术工人看来,手艺是个越老越值钱的营生,一个人从十几岁开始学手艺,然后几十年如一日在同一件工艺中精益求精。
最年轻的班长
“杭重锻造”最年长的员工已经79岁了,他是“杭重锻造”的老厂长。
天气好的时候,老厂长每天都会来准时上班,他对叶君芳说,只要叶君芳在厂子里,他就要过来帮忙。在老厂长看来,已经50岁的叶君芳仍是当年那个最年轻的班长。
1989年,叶君芳学徒毕业;1990年,21岁的叶君芳当上了锻工三班的班长。“一方面因为老一辈年纪大了,24小时三班倒体力上吃不消;另一方面,我师傅觉得我能接上班了。”叶君芳清楚地知道,一个班20个员工,没有一点真本事工友们不会服他,技术工人的比拼讲究技术,更看重资历,哪怕是后进车间一天的人,也要称先到者一声前辈。
“别人做一只叶轮,我就做两只;别人下午四点半来上中班,我两点钟就进车间,把前面的工序先摸索好,把当天要做的品种排好;等到大家下班走了,我要把整个现场都理好,做好工作记录。”每天多花的三四个小时精力,让工友们开始服气这位最年轻的锻工班班长,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叶君芳带着工友们一步步探索自成体系的叶轮操作法。
在锻造工艺中,叶轮的制作并不简单。因为叶轮是汽轮机中受力最复杂的零件之一,这要求叶轮具备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形和韧性等。1991年7月,当时中国二重锻造厂专门生产叶轮的那台专业设备坏了,开始半年的维修期,所有叶轮订单被搁浅。老厂长一得到这个消息,就尝试找到目标客户洽谈,他知道,机会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