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Uber在接受采访时候就显得百般“曲折”,显示该公司杭州区公关负责人表示不接受采访,又转到其总部的一位负责人,之后又转给了杭州区总经理。
整个过程只能以邮件的方式交流,对方不提供任何电话采访的机会。
“我们只和正规的租车公司合作。在杭州,我们的合作伙伴还包括很多正规大型国营租车公司,通过优步领先的技术平台,合作伙伴可以更合理调配车辆,大幅提高其运营效率,减少资产闲置,从而提高营收。”对于招聘私家车主成为“专车”司机的问题,Uber杭州区总经理汪莹如此回答。
关于“专车”司机的门槛设置,汪莹解释,Uber平台上提供“专车”类服务的合作司机由合作伙伴,即租车公司雇用,并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推荐,之后还将核查相关证件和资质、违章记录等信息,并进行服务标准、礼节、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胡先生,新加入Uber成为“专车”司机不到两个月。他私下告诉记者,应聘“专车”司机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他提供了相关证件后,就很轻松地上岗了。一旦遇到有关部门检查,他们必须统一口径:表明提供服务的是租赁公司的车辆和员工。
记者查阅了这一两个月来体验产生的“专车”账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账单上都注有“您搭乘某师傅的车辆,代表杭州某汽车租赁公司签署”。
但其中不少“专车”司机,都当面向记者承认自己是私家车主。
一名“专车”司机向记者透露,“专车”平台和司机的车资和补贴分账比例一般为2:8,油费等由司机承担,“专车”平台或司机还会额外拿出一笔钱给租赁公司。
是“专车”还是“黑车”界线模糊
打车软件“专车”服务自进入市场,就面临着技术“先锋”、“扰乱市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早在去年10月份,杭州就曾向一位提供相关服务的私家车主开出第一单万元罚单。由于行业管理体制不同,杭州地区希望通过这类案件的处理,能监督打车软件平台自律自查。
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何广云曾向媒体表示,“专车”服务的“1+1+1”模式涉嫌非法营运,对于最终的定性和查处,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还要与车管、工商、工信等相关行业主管单位讨论后才能做出判断。但是,私家车变“专车”司机这种现象,肯定是非法营运。
话虽如此,但真正查的时候却没这么容易。私家车主开的“专车”与普通车辆长相一样,难于识别。查处黑车,往往是在机场、火车站等下客区,当乘客与黑车司机发生交易时抓现行,而“专车”使用的是线上支付,根本没有现金交易的环节。
另外,在查处黑车时需要乘客配合,不然,不足以对黑车司机进行处罚,而“专车”是乘客主动叫来的,谈何“配合”。
另一方面,“专车”平台也是连连自辩无辜。记者在采访“一号专车”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司机时绝对不会面向私家车主,合作方都是正规的租赁公司。
记者从58同城等多个网站看到,“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招聘司机的广告多如牛毛,但发起者皆是一些租赁公司。
有个尚难得到证实的说法:租赁公司对外的所有招聘司机的广告费皆由“专车”平台承担。
而对于Uber直接对外招聘私家车主,而非通过租赁公司代理的现象。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区有运营资格的租赁企业都与一两家‘专车’平台签订了协议,其他‘专车’平台晚了一步,因此只能直接招募私家车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