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投资意愿提高
基金及理财产品
仍是最爱
央行上周五公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6%,较上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而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居民偏爱的前三位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实业。
房地产投资今年以来首次未出现在居民投资意愿前三之中。
与二季度相比,基金及理财产品依旧是百姓投资的最爱。股市在三季度的大幅上行无疑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及相关的基金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从去年以来,就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最为钟情的理财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约为56.4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亿元,全年发行规模或有望跨过100万亿元关口,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城镇居民40多万亿元的银行储蓄额,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国内最为大众化的理财品种。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什么能够如此庞大?
除了和居民的理财意识觉醒有关以外,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增速的逐步下滑,高收益信托产品曝出“刚性兑付”危机,债市“打黑风暴”越刮越猛,民间高利贷风险暴增,楼市价格的全面下跌,使得持有大批流动性资金的投资者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好的投资理财渠道,只能将钱暂时放在银行理财产品中。
不过,随着股市的好转,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到股市中,这对理财产品的发展将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月末、季末归集存款的重要工具之一,“冲时点”的特点十分明显。银监会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不仅设定了3%的月末存款偏离度标准,更明令禁止八类违规吸存模式,其中就包括“理财产品倒存”。
业内专家分析,在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将更趋平稳,同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也将弱化,取而代之的将是理财收益普涨的常态化。
从长远来看,过去银行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所依赖的制度红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在这样的环境下,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才是未来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