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物业公司也推社区平台
只是将物业服务搬上去那么简单吗?
地产公司同样是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包括万科、龙湖等地产巨头。早在2013年7月,就有媒体报道,万科于当月19日上线“万科新街坊”的App,主要受众是良渚文化村的村民,这是国内首个社区App。
如今记者以“游客”身份体验这一App,其中不仅包括邻里广场、社区广播,还包括社区配套、投诉建议等服务功能,不少与物业相关的服务功能都被搬了上去。
不仅是万科,绿城也同样在试水社区经济的商机挖掘,其App“幸福绿城”就已在桂花城、西溪诚园两大社区开始使用。作为浙江绿城园区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志华告诉记者,新版本的“幸福绿城”即将上线,其中增加了访客管理功能,也对门禁访客管理系统进行了提升改造,在业主提出需求后,系统会直接将一次性访问密码发送给访客,访客便能凭借密码进入小区。
在不少人看来,让拥有开发商背景的物业公司做这事,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一手的业务资源,并且拥有一定的试水基础。
吴志华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是物业公司缺乏互联网基因,不懂得电商经营,对本地生活服务项目的开发更缺乏经验,因此,当“幸福绿城”项目推上来之后,吴志华感触颇深——不仅平台需要搭建并运营维护,原有的物业基础也需要大大调整,例如物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端也得接上,因此,组织管控流程的调整成了当务之急。
吴志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让业主能够接受并且真正将这款App融入自己的生活,“提升便利程度”是他暂时得出的结论。吴志华表示,这类基于社区业主身份的App需要启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加粘度,其中积分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平台上提供各种积分,业主可以用积分换取一些社区活动的参加资格。”吴志华说,从用户的心理出发来设计服务功能,这是一项不简单的工作。
吴志华透露,到明年2月底,计划拓展10万用户使用量,争取两年内拓展至100万。而盈利更是再下一步的目标,目前以市场拓展为主。
而另一家全面市场化运作的物业公司——南都物业也同样有深耕社区经济的打算,但副总经理张显透露,由于公司对整体模式有待更深入研究,故暂时仍处于筹备阶段。
“服务和一般的产品不一样——产品一旦推广至市场,倘若不能盈利,还能下架或者转换思路开发新产品;而服务一旦推出,很难撤下来。因此,在相应的平台上线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其三到五年内的发展,只有盈利,才能持续发展。”张显解释,这就是公司为何至今没有将这项工作推上时间进程的原因。
“大家都觉得社区经济好,发展前景不错,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套很成熟的模式,且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每个环节都很复杂。”张显说,企业不得不慎之又慎。
当下,不少社区居民楼下满是店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掘金社区商业
针对社区老年人,社区创办了阳光食堂。
互联网企业关注本地生活服务O2O
如何用好免费思维又能实现盈利?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每行每业,通过互联网手段挖掘社区经济商机,自然也是不少企业关注的对象。
“互联网讲究的是‘痛点营销’,并且往往采用免费模式。”智威创造的胡志军告诉记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更愿意将公司定性为“互联网公司”。
原来,智威创造最初是为了帮助房地产公司解决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拿最简单的小区停水停电通知来说,物业往往采用电子屏的方式通知,而现在很多小区采取人车分流。“我们想解决信息盲区,因此成立了‘聚万家’这一项目组。”胡志军说道。
但很快,胡志军发现,这将牵出物业转型这一沉重话题,而慢慢地,他也在探索中逐渐将公司转型成互联网公司,即开放做平台,帮助社区进行社区商业商机挖掘。
因此,智威创造开发了通用版的社区App和定制版的社区App,其中“万科新街坊”就是典型的定制版社区App。胡志军透露,目前已有15个社区使用以上公司研发的定制版社区App,而通用版的尚未上线,得等前者试水成功后,再考虑推广。
待公司运营到一定程度后,胡志军也在考虑企业的盈利点。“倘若向业主收费,用户粘度肯定马上失去;若向商家收费,在无法确定能否为自己带来足够效益的前提下,商家肯定大多采取观望态度。”胡志军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最终决定从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向社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运营费,目前数家风投公司看到了其商业价值,正在进行合作洽谈,
“未来会考虑向商家收费,但前提是必须确定我们的平台能在引流上起到足够大的作用。”胡志军说,公司还在“砸钱”阶段,也在积极接触投资机构。
但相较于很多传统企业的经营者,胡志军对尚无盈利的现状乐观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思维并不是看我们赚到了多少钱,而是看我们本身值多少钱,本身价值的提高也同样是一种盈利”。
另一科技型公司——杭州腾房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看到社区经济前景后,于几个月前成立的,其CEO周成奎最近忙碌于平台——结邻公社的上线,相较于其他依靠研发App挖掘社区商机的企业,周成奎更看重微信平台原有的用户基础,其获得用户的成本要低不少。而且基于微信的强社交属性,用户粘性更大。
“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通社区居民线上线下信息和服务,打造一个社区垂直生活平台”是周成奎给公司设想的定位。在他看来,这项服务最好跳出房地产本身、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
“很多地产公司旗下的物业公司也在尝试社区商业,为什么截至目前还没有出现特别成功的案例?”在成立公司之前,周成奎不断向自己发出疑问,而最终得出结论:因为单个物业公司服务的小区相对比较分散,业主基数不够大,各项运营成本就会成倍增加。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客单价做支撑,就很难坚持下去。周成奎曾经接触过一个大公司,曾经在一个社区试点卖早餐,一段时间下来,仅卖出1500元早餐,人力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测算下来基本没有盈利空间。
“这其实给一些打算做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了不少新机遇。”周成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