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下一个20年的金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8-10 07:46   

社区商机的挖掘常常和“智慧社区”建设紧密相连,为了构建智慧社区,如今许多老社区也安上了门禁卡。

连起所有业主的“衣食住行”

多路创业者试水,却纷纷感慨知易行难 

你是否想像过这样的生活:早晨,和刚刚搬进来不久的楼上邻居拼车上班;中午闲暇之余,就在手机上下晚餐的食材订单,并约好配送时间;到家不足10分钟,外卖小哥就把净菜配送到家门口;晚饭后,还能在手机上发个帖,约上同小区的球友们,一起出去打个球……

这就是当下不少公司正在为小区业主构想的一个画面,通过一款App或者一个平台,将这些和社区有关的“衣食住行”都绑定在一起,一些甚至已经开始试水运作。

在不少从业人士看来,电子商务对线下实体经济的冲击已经无法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经济将成为互联网有力的“威胁者”之一。

社区经济之所以能抵抗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拥有电子商务无法比拟的体验感,而且这些资源信任度高、稳定,换句话说,客户黏性也高。”智威创造的董事长胡志军分析道,而智威创造旗下的“聚万家”项目团队,正是全国首个智能化社区App——“万科新街坊”的研发者。

似乎很多人都看到了社区经济的商机所在——传统卖产品的企业开始在社区内布设网点;互联网企业开始挖掘社区服务O2O、社区商业的潜在商机;地产公司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小区App,在整合物业服务使其信息化的同时,也将不少销售放在了平台上……

然而至今,很多从业者告诉记者:“还在试水、探索。”在纷纷感慨“知易行难”的同时,他们都不否认这下一个20年的金矿,希望找到挖掘的入口。

社区金融也是很多创业者掘金社区经济过程中非常关注的

社区App,不是仅仅将物业服务搬上去那么简单

传统企业本想将小店开进多家社区

为何适时“踩了刹车”?

在社区经济的“掘金者”之中,传统行业的从业者绝对是一拨不可忽视的人群。“家点绿”的刘杰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理想很简单,以社区为核心,开社区店,将优质的生鲜、蔬菜引入社区内。

“家点绿”成立于2010年,而早在这之前,刘杰就将创业的目光放在了社区,因为在他看来,社区店有几大优势不能忽略:租金较低、客户集中、更很好地提供服务。

“尤其是O2O概念的日益红火,更给了社区较大发展。”刘杰分析道,网络商品信息固然强大,人们往往在网上搜索自己已知的信息,对未知信息的探索仍然需要引导。

刘杰是在2012年布置完5家门店的,他曾预计将更多的小店开进社区,但却在开完5家后,及时“刹了车”。

“人们对社区门店的销售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尤其是一些产品可以在稍远一些的超市等购买得到,况且即使是开设十几平方的小店面,一旦全面拓开,成本也不低。”刘杰说,也有一些投资商找到自己,但最后却因为“该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而没有谈妥。

作为一家农业企业,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也在多年前开始将目光往社区转移,从最初的销售渠道扩大至企业的一个关键项目。今年,秋梅的目标是在原有的近千个销售点的基础上,今年在杭州市主城区新布设50多个社区销售点。

“目前已经新设了50多个销售点,分布在西湖区、下城区和上城区。”销售部经理任敬透露,考虑到单独设立门店的成本高,秋梅采用的是和已有的社区店面合作,将展柜搬进社区,每个小展柜上放上公司的热销单品。

但这似乎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单个网点的销量有限,而销售背后必须支撑的是配送,显然,由公司直营配送并不是上上策。

“在团队的再三协商下,我们开始寻找区域经销商,一旦网点布置完毕,企业只需和经销商对接,而经销商负责和每个网点对接。”任敬说,虽然从中很难看到大的盈利点,但有一句话说得没错,“谁占领终端,谁就能占领市场”,而与终端接触最多的场所之一就是社区。

显然,任敬认为这种“倒推法”是合理的,如今,也有很多其他传统产品的商家和他洽谈,希望能够借助秋梅的知名度在同一展柜上推产品,这一现象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也承认,这50个新设社区网点只是“试水”,接下来的进程还要看试水成果。“包括现在秋梅也在推营养早餐,这也是一个与社区接轨的很好的产品。”任敬说,待产品和模式都成熟后,两者很有可能会“牵手”进社区。

地产、物业公司也推社区平台

只是将物业服务搬上去那么简单吗?

地产公司同样是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包括万科、龙湖等地产巨头。早在2013年7月,就有媒体报道,万科于当月19日上线“万科新街坊”的App,主要受众是良渚文化村的村民,这是国内首个社区App。

如今记者以“游客”身份体验这一App,其中不仅包括邻里广场、社区广播,还包括社区配套、投诉建议等服务功能,不少与物业相关的服务功能都被搬了上去。

不仅是万科,绿城也同样在试水社区经济的商机挖掘,其App“幸福绿城”就已在桂花城、西溪诚园两大社区开始使用。作为浙江绿城园区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志华告诉记者,新版本的“幸福绿城”即将上线,其中增加了访客管理功能,也对门禁访客管理系统进行了提升改造,在业主提出需求后,系统会直接将一次性访问密码发送给访客,访客便能凭借密码进入小区。

在不少人看来,让拥有开发商背景的物业公司做这事,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一手的业务资源,并且拥有一定的试水基础。

吴志华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是物业公司缺乏互联网基因,不懂得电商经营,对本地生活服务项目的开发更缺乏经验,因此,当“幸福绿城”项目推上来之后,吴志华感触颇深——不仅平台需要搭建并运营维护,原有的物业基础也需要大大调整,例如物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端也得接上,因此,组织管控流程的调整成了当务之急。

吴志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让业主能够接受并且真正将这款App融入自己的生活,“提升便利程度”是他暂时得出的结论。吴志华表示,这类基于社区业主身份的App需要启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加粘度,其中积分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平台上提供各种积分,业主可以用积分换取一些社区活动的参加资格。”吴志华说,从用户的心理出发来设计服务功能,这是一项不简单的工作。

吴志华透露,到明年2月底,计划拓展10万用户使用量,争取两年内拓展至100万。而盈利更是再下一步的目标,目前以市场拓展为主。

而另一家全面市场化运作的物业公司——南都物业也同样有深耕社区经济的打算,但副总经理张显透露,由于公司对整体模式有待更深入研究,故暂时仍处于筹备阶段。

“服务和一般的产品不一样——产品一旦推广至市场,倘若不能盈利,还能下架或者转换思路开发新产品;而服务一旦推出,很难撤下来。因此,在相应的平台上线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其三到五年内的发展,只有盈利,才能持续发展。”张显解释,这就是公司为何至今没有将这项工作推上时间进程的原因。

“大家都觉得社区经济好,发展前景不错,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套很成熟的模式,且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每个环节都很复杂。”张显说,企业不得不慎之又慎。

当下,不少社区居民楼下满是店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掘金社区商业

针对社区老年人,社区创办了阳光食堂。

互联网企业关注本地生活服务O2O

如何用好免费思维又能实现盈利?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每行每业,通过互联网手段挖掘社区经济商机,自然也是不少企业关注的对象。

“互联网讲究的是‘痛点营销’,并且往往采用免费模式。”智威创造的胡志军告诉记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更愿意将公司定性为“互联网公司”。

原来,智威创造最初是为了帮助房地产公司解决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拿最简单的小区停水停电通知来说,物业往往采用电子屏的方式通知,而现在很多小区采取人车分流。“我们想解决信息盲区,因此成立了‘聚万家’这一项目组。”胡志军说道。

但很快,胡志军发现,这将牵出物业转型这一沉重话题,而慢慢地,他也在探索中逐渐将公司转型成互联网公司,即开放做平台,帮助社区进行社区商业商机挖掘。

因此,智威创造开发了通用版的社区App和定制版的社区App,其中“万科新街坊”就是典型的定制版社区App。胡志军透露,目前已有15个社区使用以上公司研发的定制版社区App,而通用版的尚未上线,得等前者试水成功后,再考虑推广。

待公司运营到一定程度后,胡志军也在考虑企业的盈利点。“倘若向业主收费,用户粘度肯定马上失去;若向商家收费,在无法确定能否为自己带来足够效益的前提下,商家肯定大多采取观望态度。”胡志军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最终决定从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向社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运营费,目前数家风投公司看到了其商业价值,正在进行合作洽谈,

“未来会考虑向商家收费,但前提是必须确定我们的平台能在引流上起到足够大的作用。”胡志军说,公司还在“砸钱”阶段,也在积极接触投资机构。

但相较于很多传统企业的经营者,胡志军对尚无盈利的现状乐观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思维并不是看我们赚到了多少钱,而是看我们本身值多少钱,本身价值的提高也同样是一种盈利”。

另一科技型公司——杭州腾房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看到社区经济前景后,于几个月前成立的,其CEO周成奎最近忙碌于平台——结邻公社的上线,相较于其他依靠研发App挖掘社区商机的企业,周成奎更看重微信平台原有的用户基础,其获得用户的成本要低不少。而且基于微信的强社交属性,用户粘性更大。

“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通社区居民线上线下信息和服务,打造一个社区垂直生活平台”是周成奎给公司设想的定位。在他看来,这项服务最好跳出房地产本身、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

“很多地产公司旗下的物业公司也在尝试社区商业,为什么截至目前还没有出现特别成功的案例?”在成立公司之前,周成奎不断向自己发出疑问,而最终得出结论:因为单个物业公司服务的小区相对比较分散,业主基数不够大,各项运营成本就会成倍增加。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客单价做支撑,就很难坚持下去。周成奎曾经接触过一个大公司,曾经在一个社区试点卖早餐,一段时间下来,仅卖出1500元早餐,人力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测算下来基本没有盈利空间。

“这其实给一些打算做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了不少新机遇。”周成奎总结道。

社区商机挖掘联手“智慧社区”建设

会否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智慧社区”概念提及已久,而近两年“建设智慧城市”口号的不断提起,将其推往一个新的高峰。在7月15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中提出,要以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突破口,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高起点上新发展。其中,“智慧社区”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经济商机的挖掘能否与“智慧社区”建设联手?这会否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不少从业者的规划中,也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杭州腾房科技有限公司CEO周成奎就是其中一位。

“这可以分几个方面考虑,包括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在建楼盘公共管理的智慧化改造和家庭生活的智能化改造,后者更精确地可以称是‘智能家居’。这个概念今年来就非常火爆——将手机作为家居远程控制的中心,实现人与家电的交互,从而提供更便捷的生活。”周成奎说,另一方面智慧小区的建设,这不但得到了政府的肯定,还受到了创新型地产商的认同,目前也已和全国多家开发商谈成合作,打造未来小区。

“结合硬件的方式,在已建成小区内推行相对比较难,而从邻里社交的角度切入则相对比较容易被接受。”周成奎说。

“社区商机挖掘与智慧社区建设它们息息相关,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智慧经济”创新应用。开展民生便民服务挖掘社区商机,也可以从当前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寻找灵感和机会。”浙江网新创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旭光分析,当下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往往含有四大方向:社区管理、社区健康、绿色社区、便民服务。每个方向具体形态有“智慧健康屋”、“智慧绿屋”、“智慧E驿站”、智慧便民店”设计,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内容非常丰富,政府公共服务与商业便民服务末端融合,协同服务。用互联网思维开展O2O服务是一种新发展趋势,仅仅以“智慧便民店”为例,就可以涵盖社区管理服务、社区便民商业、社区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协同服务。

张旭光透露,目前浙江网新创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联合多家大型公司,在杭州一知名区镇开展智慧社区的设计和开发。合作于近期开展,预计在2-3个月后初见成效,希望能在杭州有特色区镇的一部分社区开始运作。

在张旭光看来,此次设计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协同,包括管理、行政、服务等多方协同,打造协同平台形成公共服务与商业便民服务融合实现“关联便捷”,这和当年在杭州推广市民卡其实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由于该区镇存在高层物业社区、城中村、农村等多种混合形态,外来人口较多,因此一旦在此试点成功,将来的服务模式推广,其落地适应性将大为增强。

“一旦设计完毕,具体的运营可能会交给其他有运营资源和能力的机构或公司,当然网新也有可能会介入。”张旭光说,目前一些国外大城市在打造“社区经济”方面,有很多协同智慧、创新思路和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这是一种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

人对服务的交互

可能产生互联网下一巨头?

社区经济作为一种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可将社区内互不相连的各种经济成分变为利益共同体,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带动社区乃至更广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普遍可见的一种对社区经济的定义。

各行各业都试图从社区经济中掘金,更加印证了跨界的前景与未来。

“从当下的三大互联网巨头格局来说,百度侧重于挖掘人与信息的交互,阿里巴巴侧重人与商品的交互,腾讯侧重于人与人的交互,下一个巨头,很有可能在人与服务的交互间出现。”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所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款与社区医疗相关的产品,知名度挺高。

该业内人士透露,自己之所以从事社区医疗,是基于将两者作为彼此的切入口来考虑的,所谓的社区其实并非狭义的社区概念,反而有一定区域之义。

当下,不光是在杭的民营企业关注社区经济,不少行业的巨头企业也已纷纷开展行动。

今年3月18日,京东宣布与线下一万多家便利店合作,扩张O2O业务。这是京东继与山西唐久大卖场开展O2O合作成功后,首次大范围推广这种全新的经营模式,通过社区服务切入O2O市场。

5月18日,正式定名为“嘿客”的顺丰社区O2O便利店试运营,其相关负责人在接手央广网记者采访之时,更曾透露今年年底前大概在全国开设4000家门店,并表示这种便利店模式还在探索中,能否赚钱,还不好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就阿里巴巴入股恒大一事,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电商业务方面,社区电商将是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阿里巴巴与恒大合作的想象空间是:恒大是中国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之一,而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两者可合力打造社区电商。

今年6月16日,花样年集团旗下的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其全球发售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是内地社区运营第一股。彩生活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物业管理+工程服务+社区增值服务”,因此轻资产模式,挂牌两周最高涨幅甚至超过30%,其市值甚至反超母公司花样年控股。这更让人看到“社区经济”蛋糕的诱人之处。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域,大家都在探寻新商业模式,设法找到其入口,未来关键看谁的动作快、谁的切入点更准确。”智威创造的胡志军说,就拿自己所做的事情来说,其他省份也同样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关键看谁能更快、更好地把握住社区的特征、业主的心理。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恩 摄影 金轲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