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翻一倍,二手奢侈品市场拐点来临?
“就像甜品店需要烘焙师、理发店需要造型师一样,奢侈品鉴定师是跟随二手奢侈品店应运而生的。”李娜说。也就是说,奢侈品鉴定师的兴起,其背后正是二手奢侈品店的疯长。
在杭州,米兰站、法国店等二手奢侈品店林立在武林路、凤起路沿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二手奢侈品店已经从2012年的512家,增长到2013年的823家,“今年肯定会达到1000多家。”叶琪峥说。
在 大众都把眼光投向奢侈品牌的败落时,这个“不完全”的冷门统计数据,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在李娜眼中,门店数量出现翻倍,已然是一种太过明显的暗示——二手奢侈品店的拐点到了。
这个判断的依据,来自于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这个样本。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奢侈品大繁荣之后的萧条,此后,人们减少购置新的奢侈品,转而开始出售旧奢侈品,也使二手奢侈品店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
“1997年到2007年间,日本二手奢侈品店的数量从1000多家增长到10000多家,增长了10倍。”李娜说。显然,奢侈品市场在日本的发展轨迹,和眼下的中国市场惊人的相似。
还有一个判断依据来自于财富品质研究院的报告,截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的交易额大约在30亿元人民币,但年平均增速已达到30%以上,远超同期一手奢侈品市场的增长速度。
此外,在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消费者,对二手奢侈品购买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60%的北京受访者表明需要将手中的奢侈品变现,34%的受访者流露出购买意愿,出售意愿远远超过购买意愿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上海。分析师认为,这是由于一线城市奢侈品“送礼经济”的效应最为明显,中央反腐力度加大,使得不少奢侈品变成闲置品,等待被出售。
年增长率放缓至2%,奢侈品在华大衰退
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经历了前几年的奢侈品大繁荣,中国客人手上到底藏了多少奢侈品?
财富品质研究院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价值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与如此庞大的购买量形成呼应的,却是一手奢侈品的逐渐衰退。
从各种迹象来看,手中握有太多奢侈品的中国客人“已经买不动了”,可怕的是,这种乏力程度已经影响到了奢侈品在中国的生存。
去年,Giorgio Armani和Dolce&Gabbana先后关闭了其位于上海外滩的旗舰店,离它们不远的名表品牌百达翡丽、珠宝名牌宝诗龙也一并撤出。在10年前,抢下上海外滩三号的黄金位置成为了奢侈品牌趾高气扬占领领土的标志,10年后,这场集体撤退也被视为奢侈品在华衰退的重要信号。
这样的后撤还在继续。不久前,Hermes宣布撤出无锡商业大厦,并称未来逐步退出全国二三线城市,这样的决定也让人产生诸多联想。联想杭州,尽管暂时并未有奢侈品撤离,但从各大百货店奢侈品的销售业绩来看,都不甚理想。“奢侈品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了,而名表的销售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商场内部人士透露。
而在刚刚结束的百货店跨年大促中,以往折扣表现“傲慢”的大牌们,如Fendi、Balenciaga、Tod's等,都把季末折扣放到了5折、6折,让不少客人第一次对大牌产生了“打折促销”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