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橘颂》,是人类献给橘的第一首赞歌,他称橘为“后皇嘉树”,即天地间美好的树。橘也确实当得起这个“嘉”字,树形丰满圆润,终年葱郁,很有福相;夏天满树的小白花,芳香沁人心脾;秋天,橘树结果了,“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这是橘树最美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早有关柑橘的专著,写于温州 江南自古多橘,唐人杜荀鹤就曾盛赞江南“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太湖的洞庭山柑橘一度很有名,一款以黄柑为原料酿成的酒,名字也很好听,“洞庭春色”,苏东坡有《洞庭春色赋》曰:“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俱与还。”“黄头奴”指柑橘,震泽即太湖。 柑橘对气候的冷暖变化非常敏感,“只须霜一颗,压尽橘千奴”。宋朝处于历史气候寒冷期,太湖流域的橘树被一波波的寒潮冻伤冻死,柑橘主产区由此逐渐南移,浙中南地区的衢州、台州和温州的柑橘随之声名鹊起。“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温”指温州,古称永嘉。苏轼在《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中即称:“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南宋永嘉诗人叶适对家乡的柑橘颇为自豪,作诗赞之:“蜜满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挂疏篱。判霜剪露装船去,不唱杨枝唱橘枝。”“杨枝词”类同于“竹枝词”,是从民歌演化过来的一种诗体,流行一时。叶适说,我们永嘉人才不唱你们的杨柳词呢,要唱就唱自家的橘枝词。 南宋淳熙四年(1177),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的长子韩彦直知温州事,即以朝臣身份主管温州的军政大事。韩彦直是北方人,之前吃过柑橘,却从未见过橘树,到了这个“橘出温郡最多种”的橘乡,看到了真实的橘树、橘花,尝到了世间最美味的柑橘,很是兴奋。于是,在两年的任期内,他走访橘农,考察橘事,写下了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柑橘的专著——《永嘉橘录》(简称《橘录》)。 《橘录》记录了温州的27个柑橘品种,并推平阳泥山(今苍南宜山)乳柑为第一:“温四邑之柑,推泥山为最。泥山地不弥一里,所产柑其大不七寸围,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 据说泥山乳柑就是现在的瓯柑,果形不太好看,味道有点苦,但它有两个优点,是其他柑橘比不了的。一是怎么吃都不上火,有清凉去火的功效;二是极耐贮藏,一般柑橘藏到第二年不是烂了就是干瘪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是对某些人的嘲讽之语,但也确实道出了柑橘难藏的特性。瓯柑却不一样,可以藏到来年的春夏时节,且口味正好。春节多宴席,喝酒吃肉特别容易上火,温州人就吃瓯柑清火,“赖出东瓯好地场,品尊号享果中皇。善藏留与明春啖,胜似羚羊角片汤”。羚羊角切片煎汤,性极清凉,多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藏到端午的瓯柑自然更好了,故有“端午瓯柑赛羚羊”之谚。 种橘子也是治家良方 《禹贡》九分天下,九州各以名优特产进贡天子,扬州进贡的就是橘、柚。南朝时,这里还出现了种橘专业户,“越多橘柚园,越人多出橘税,谓之橙橘户,亦曰橘籍”。 当然,进贡、纳税之外,柑橘最大的去处是卖钱。果树年年会结果,收益自然比种稻稳定。司马迁就说过:“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也就是说你家里种有一千棵橘树的话,就可富比食邑千户的侯爵了。 因此,古人将果树称为“木奴”,谚云:“木奴千,无凶年。”三国东吴将军李衡栽千棵柑橘树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的故事就很有名,故事说:“李衡密遣十人于武陵新阳洲上作宅,种柑千树。临死敕其儿曰:‘汝母恶吾治家穷困如是,吾洲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一匹,亦足用耳。’吴末,洲柑成,岁得绢数千匹。”此真不失为治家良方。 柑橘的花和叶子,各有妙处 柑橘的花、果皮、树叶都很香,各有妙处。 陆游就特别享受橙橘的芳香,没事喜欢搓着果子玩,“橙子闲搓指爪香”“搓橙带露香”“雨余橙子已堪搓”,搓来搓去就是为了在身体上留下橙子的清香。 闻之有香,还想味之有香。唐宋人烹鱼蟹多以橙香点缀,例如唐李群玉《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鲙》诗云:“俊味品流知第一,更劳霜橘助芳鲜。”北宋苏舜钦《小酌》诗云:“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南宋陆游《夜饮即事》亦云:“磊落金盘荐糖蟹,纤柔玉指破霜柑。”当然最有名的一定是蟹酿橙,《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就非常推崇这道菜,说蟹酿橙“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号称宋人之四大雅事。宋人喜欢燃香,熏衣熏室。但燃香有烟,熏人鼻目,而且名香价格昂贵,于是有人就选择用水果取香。据说慈禧太后认为熏香不够自然,她的房间里只摆苹果等果盘取香。如今,金华佛手上市时,很多人家仍会买几个摆家里,也是对果香之美的传承。 柑橘的果实赤橙黄绿,艳而不欲,但香气清淡。反而是它的花,小朵,但很香,白花花给你开一树,浓烈却不冲鼻,是一种很清爽的香。宋人很喜欢橘花香,“无钱买得鲈鱼鲙,吟就橘花香里眠”。明人袁中道尤喜此香,他说橘树“开花香极清”,“人知橘实之美,不知其花气味清绝,诸卉不及也”。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白花多香,且宜月下夜赏。夜静花香纯净,白色被月光朦胧,温柔而妩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