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普通人的高风亮节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年轻一代对未来有开阔的视野,对地球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 “今天出门记得戴口罩!” 本周,沙尘暴跨过长江,冲江南呼啸而来。 即使太阳很好的天气,天空仍是灰色的。仿佛应了一句老话:四月是残忍的季节。 黄沙扑面,丽人失色。江南一夜之间成了自带滤镜的“宋元古画”。 每当这时,我们就会格外想起那些种梭梭的普通人。 往年种下的梭梭长大了 昔日幼童也已长成少年 捐种梭梭的公益活动,我们坚持了13年。其中有一个坚实的群体就是老人。每年春天,这些老人比任何人都守信,一定要亲自实践那份为子孙谋的心意。 这是普通人的高风亮节。 还有一个日渐壮大的群体,就是“梭宝”——种梭梭的少年儿童。 今年,我们在寻找和梭梭一起长大的种梭梭的孩子,惊喜地发现:一个轮回之后,昔日的幼童都已长成少年。 不变的是,长大后的他们,仍旧是种梭梭的爱心生力军。更可喜的是,年轻一代对未来有着开阔的视野,对地球有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 这次寻访到的“梭宝”,都将收到一份特别的成长礼物:一本“梭梭护照”;千里之外的民勤“杭州林”的成年梭梭上,也将挂上“梭宝”的姓名牌。 天地自然都将为他们的成长祈福。 人类不辜负自然,自然也将善待我们。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这代孩子对环保的关注 可能要超过之前任何一代人 许轻舟一岁多时,父母就为他捐种过梭梭。“轻舟”这个名字,来自宋代黄裳的“轻舟破幽径,烦襟都洗”。 当许轻舟开始读幼儿园时,爸爸拿着报纸给他讲了荒漠和梭梭的故事。那时,他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问爸爸:为什么那里开不了美丽的花朵?为什么那里有大风沙? 末了他说:“我也要种梭梭。” 现在,许轻舟已经是中学生了。每年捐种20棵梭梭,已经是他在春天里必须完成的一个心愿。 从2014年起,“鲁小腾”这个名字每年都会出现在爱心榜上。至今为止,他已经种下了110棵梭梭。 当我们联系上“鲁小腾”时,才发现他还是一名小学生,大名叫鲁负暄,意思是冬天里晒太阳取暖。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好名字呀。 第一次种梭梭,他才两岁。“是妈妈决定以我的名义捐种,她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而绿色是生命的原色,是美丽地球的希望。” 当小鲁懂事后,每年都会提醒妈妈:别忘记种梭梭。他还会用妈妈的手机,通过线上的方式浇能量,在公益林里种梭梭。 “我还没去过西北,没去过民勤县,希望有一天,我能亲眼去看一看,这些‘沙漠卫士’是如何在玉门关外战风沙的。”这是小鲁的愿望,也是很多“梭宝”们的愿望。 种梭梭的一路上 有不少“梭宝”亲兄弟 苟博文、苟玉成兄弟也捐款多年了。老大苟博文在8个月大的襁褓里时,就跟着妈妈吴芸来报社捐种梭梭,至今已有13年的“捐龄”。老二苟玉成2016年出生后,就和哥哥联名捐款,一直坚持到现在。 天长小学三(2)班的冯思远、冯致远是一对双胞胎。哥哥阳光开朗,梦想是当医生,研制出可预防所有病毒的药物。弟弟内敛沉稳,长大后想做围棋职业选手。 去年植树节,奶奶在杭报上看到捐种梭梭的活动,兄弟俩第一次知道了梭梭,知道了甘肃民勤,主动要求捐出压岁钱,每人种了10棵梭梭。 今年植树节前夕,班主任蔡老师又在班级群里转发了杭州日报的种梭梭活动。兄弟俩又一起行动,还进行了小小的竞赛——思远要求捐21棵,致远要求捐30棵。 迄今为止,两兄弟已经种下了71棵梭梭。 这些沉甸甸的硬币 是孩子们的赤子之心 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也做到了神同步。陶吴越、陶吴菲一起捐种梭梭已经6年了,两姐妹一共种了138棵梭梭。在江南实验学校就读小学时,她们还在班级里倡议同学们集体募捐。 当时,全班45双亮闪闪的眼睛盯着记者问:“我们的名字会在报纸上出现吗?捐10元也会出现吗?”记者回答:会。爱心不在金额的大小,量力而为,做好事就会有好的回报。 那年,陶家姐妹的班级一共捐了1427元,班主任沈老师也参与了。捐款结束后,还不断有同学跑上来要求追捐,你一块钱,我一块钱,数字一会儿就往上跳一跳。 那些沉甸甸的硬币,都是孩子们的赤子之心。 谢女士告诉我们,他们大家庭里也有三个“梭宝”。“老大叫赵明远,已经是大四学生了,他最早捐款。老二叫阮一粲,正在读高一,小学二年级开始捐。老三是尹珊宁,年纪最小,还是小学生。”他们一共累计种下了550棵梭梭。 有一年,他们收到了千里之外的民勤寄来的甜瓜,还有梭梭的环保袋,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开心。 付出必有收获,这收获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更可能是无形的心理满足。 180棵梭梭 是献给18岁的成人礼 4月,18岁的杨雨凡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迎接了生日。他一口气捐种了180棵梭梭。算起来,杨雨凡连续12年,一共种了400棵梭梭。在我们找到的“梭宝”中,他是栽种最多的一个。 杨雨凡查过梭梭的资料,也在地图上寻找到民勤,还吃过那里寄来的蜜瓜,很甜。 第一次种梭梭时,杨雨凡才7岁。拿出200元压岁钱,种了20棵梭梭。“我想这是一件学雷锋的好事,就向大队部的老师讲了,想让全校的小海燕们都去种梭梭。” 结果,整个崇文实验学校的小海燕们都发动起来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直坚持到现在。 3月24日上午,六年级的闻睿熙、施健淇代表崇文实验学校全校同学来捐款,一共是1264元。为什么是这个数?大队长闻睿熙说,“因为全校一共有1264名学生,每人捐款1元,我们相信涓涓细流,必能汇成大河。” 在民勤有一片自己的崇文林,是每个小海燕很骄傲的事。 “哈哈,是我领的头,很值得。我想以后读大学时,利用暑假去一趟民勤,去看看崇文林。我从梭梭身上学到了很多,给它一滴水,它就能在恶劣的环境里生长,不畏艰辛,这是我们00后亟须的一种品质,这是一种梭梭精神。”杨雨凡总结。 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传承和担当 “甘肃民勤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中间,那儿干旱缺水,土地沙化严重。我没有去过民勤,长大了一定要去那儿看看种下的梭梭。” “地球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寒冰时代,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 “种梭梭可以减少沙尘暴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我觉得很值得。” “地球的未来和我们有关,我们要守护地球。” “梭宝”们朴素的心愿,宏大的志向,让人欣慰又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传承,一种担当。 “如果全世界都像我们中国一样,把地球保护成金球、银球,地球一定会更美好的。”为了孩子们的这份期许,我们要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