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手记 | 人事慷慨,烈士武臣,多出凉州 《凉州十八拍》 叶舟 著 2022年12月出版 《凉州十八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继长篇小说《敦煌本纪》之后,创作的以千里河西为背景,以古凉州为原点,聚焦河西走廊文化、历史、人物的又一部壮阔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凉州十八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八章,总计134万字。故事跨越晚清、民国将近四十年,出场人物达百余人,将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青铜器铜奔马、祁连山、绿洲,以及广阔的民间生活融为一炉,呈现出了一幅幅可信、可爱、可敬的风俗画卷。 为河西走廊立传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尤以河西走廊底蕴深厚。《凉州十八拍》里所写的武威城是河西首郡,河西走廊所辖的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嘉峪关、敦煌(沙州),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的西北粮仓,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和边防要塞。民国时期,梁启超、陈寅恪等学者对凉州文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曾指出,“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也就是说,凉州大地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之一。 然而近代以降,对凉州所处的河西走廊一带的看法,逐渐凝聚在一个词“锈带”之中。叶舟说:“在民国报章上的一篇专栏文章里,我发现了‘锈带’这个词。所谓‘锈’,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还指向了政治、文化和经济,还包括人心和偏见。于是,我撒出了这一群少年,让他们去清除这些锈迹,不仅要把大地上的锈迹擦掉,更重要的是去擦掉人们心中的锈迹。”叶舟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重新发现这个国家的边疆,去厘清这一伟大文明的起源,并获取立足当下的力量与担当。 现代版的“赵氏孤儿” 《凉州十八拍》萃取了古代经典传奇“赵氏孤儿”的小说内核,并以东汉蔡文姬的名作“胡笳十八拍”为章节架构,构建出悬念迭起又精彩纷呈的故事。 《凉州十八拍》题词页有这样一首诗: “天凭日月,人凭心,秤杆凭的定盘星;佛凭香火,官凭印,江山凭的是忠义。” 这首诗出自叶舟父亲生前改编的《凉州宝卷》。“救孤”的故事在现代上演,忠义的精神却没有改变。 “孤儿”在这部小说中,首先指的是两位主人公,顾山农和徐惊白。顾山农少时学戏,对一曲《赵氏孤儿》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书中借戏抒怀:“为孤儿十五年吞声饮气,在人前强笑脸苦在心中。”在漫长的岁月中,顾山农忍辱负重,如同《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忍受着万人的唾骂,只为将惊白抚养成器,并守住凉州铜马的秘密。徐惊白则是北疆救孤团护卫的少主,他的家族保存着铜马,却也因铜马生祸,遭遇灭门惨案,只留下遗孤惊白。 “孤儿”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在炮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旧时代,万千百姓的代称。但救“孤儿”的却不再只是戏曲里忠诚的老臣程婴。顾山农保护惊白,惊白长大后也去保护红军的孤儿,更确切地说,凉州的所有忠义之士都参与了这场“救孤”,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敢守卫着河西大地。 叶舟的语言厚重苍劲,词句之间素朴庄严。《凉州十八拍》的文学结构也独具匠心,十八个章节的设计汲取了东汉蔡文姬所著《胡笳十八拍》的灵感,对古典文学的继承不仅体现在这部作品的体例上,还体现在思想内容上。《胡笳十八拍》中的名句:“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其所表达的舍生忘死的精神,被叶舟在《凉州十八拍》中体现出来,“人事慷慨,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崇节俭,敦礼让,质而不野,尚武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