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获奖征文选登
2022-12-16 11:31:41杭州网

记忆中,每次接收隔离人员,好像都是在晚上。

驾驶转运隔离人员车辆的司机携着两盏车前远光灯,破开一片漆黑,它慢慢地扭动着庞大笨重的身躯,把一车又一车的隔离人员带到我们的面前。

从凛冷的冬夜,到闷热的夏晚,如今又临近寒冬,污染区的那几只小野猫已经生了好几窝,隔离酒店的南门内侧,是穿着白色肥大防护服的我们。一道铁门隔出了两个世界,所有人都望眼欲穿,污染区搭了一个蓝色布棚,那儿放了一把棕色的木椅,我喜欢坐在那里等。

其实开车的师傅总是他们几个,但隔着防护服,每次见面了,都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哪怕是我们自己,每个大白也都是一样的大白。伴随着一声“嘁啦——”,大车稳稳停住。师傅们陆续下车,我跟在他们身后,假装认出了他们,与他们寒暄:“辛苦啦!辛苦啦!”

新冠疫情这三年,就像隔离酒店的南门这道铁栅栏,原本普普通通的酒店后门,某天一场大雪倾泻了下来,铁门就生了锈迹,世界点了暂停键,时针好像都走得慢了。酒店也不再是普普通通的酒店,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不能随便进来。

——马俊珊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普通司机》

“女儿,回家乡吧,就当来帮帮我这个爹……”十年前,父亲从乡下辗转了5辆大巴,好不容易来到杭州城区,用几近恳求的语气,跟当时还在铁路工作的我说了半晌话。话里话外,满是干农业的心酸苦累。而年轻的我,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我的童年,所有的记忆,都与这广袤的田野有关。幼年时,父母在田里忙活,没人看管的我,就自顾自在田间玩耍。大学毕业后,我心里有杆秤,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离开农村,去大城市里发展。因为,农村里的日子,仿佛只有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和永远干不完的农活。

但是,当我看到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跟随着现代农业的车辙印,吃力地学着各式各样的机械化、智能化设备,我对他是由衷地佩服的;当我看着父母黝黑的脸颊,粗糙的双手,那么多年如一日地在田间摸爬滚打,靠着勤劳的双手和付出的汗水,千辛万苦地打下了这片“天地”,我的内心是动容的。

我也深知:老一辈的传统种粮方式一定要彻底改变,而改变这些,只有靠我们这些年轻人才行。我们的新思想,会带来新变革。

于是,当我终于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回到这片父亲守护了二十年的土地,继续延续他的事业时,我甚至有壮士断腕的决绝。

父亲说过“农业是我的信仰”,这根属于农业的接力棒,在我踏上故乡的那一刻,慎重地交到了我的手上!

——王运 《我们这十年》

我们是残疾人,也是残疾人工作者。必须不断告诉自己,要像战士一样勇敢。勇敢地生活,勇敢地工作,勇敢地看待生死,勇敢面对疫情留给我们的伤痛和教训,勇敢地在疫情过后的日子,继续热爱生活。

但其实我内心并没有足够的勇气,有时候也很害怕,会做噩梦,梦见自己感染了,病情急剧恶化、失控,然后会从梦中惊醒。但是,第二天醒来,还是会继续去上班。

相比之下,我老公更勇敢。他口齿不清,不能参加电话流调,就主动承担起其他的工作,比如用残疾车帮助同事运送抗疫物资,跟同事一起挨家挨户去社区宣传,帮助同事做记录、拍照。有时候周末他也会忍不住跑到单位去看看值班同事是否需要帮忙。

两个普普通通的残疾职工,就像两只小蜗牛,慢慢地默默地往上爬,摔下来,再爬上去。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爬到更高处,就能看到更美的世界。我相信,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代表着祖国,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守好自己的责任,就能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冯丽 《两只蜗牛的奋斗故事》

工作时日久了,我才知道,如果一群人从施工现场返回,回来谁的衣服崭新如初,那么八成是实习生的。因为在夏天施工,师傅们的工装往往由干到湿,然后又由湿到干,如此循环往复,就会褪色,不过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大多不爱换新工装,这是属于师傅们独有的标志。在班组有一句调侃:“穿得干干净净回来,说明没干活。”作为实习生的我们,一般都会受到师傅们的照顾,干活时让我们待在一旁观看。

我在的班是线缆类班组,主攻电缆头制作工艺,由于先前简单操练过,也大致知晓电缆剥切的难点在于每一层都要剥干净,还不能伤了内芯。这就需要经年累月的习练积累,直到熟能生巧。

徐师傅是电缆预处理的专家及教练,在刚入职时,曾让我们近距离地观摩他的每一种剥切手法。只见电缆半导体层表面在他轻巧的三刷刀下,便如香蕉皮般顺利剥下,里头绝缘层光滑如镜,再经过一刀环切、横斩后,铜芯被完全剥出,在打磨过后,每一层电缆都泾渭分明、不掺杂质。这对于还不能独立剥切电缆头的我们来说,看着剥好的电缆头,如同在看一件件艺术品,简直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佩服得不行。在班组里,能游刃有余地剥电缆头是独当一面的标志,不过新来的大学生总待不到那时候。深知这一点,当我们调到其他部门时,徐师傅总是叮嘱:“没事多跑跑现场,做熟不求,起码看熟。”

——王家融 《泛白的蓝色工装》

胡中同志的父亲是杭州植物园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胡中从小在他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深深地爱上了园林这片神圣的沃土,1989年从浙江大学园林系毕业后扎根于杭州植物园,一干就是三十余载。

作为植物园梅花专业的一名技术人员,胡中从此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前辈的指导下,他逐渐接触并调查、掌握认识了有关梅花品种分类签订、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他有幸向我国著名的梅花专家、工程院院士陈悛愉教授请教了许多有关梅花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陈教授悉心帮助下从国内外梅园引入许多优良品种栽植、经过他与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所以才有了今天杭州“灵峰探梅”这个杭州著名的景点。

多年来,为了引进优良的梅花品种,胡中全国各地东奔西跑,哪里有梅花,就去哪里调查引种,经常风餐露宿,足迹遍布全国。由于当时园区引种经费紧张,为了收集到梅花的稀有品种及珍贵资料,胡中经常是节衣缩食,去各地引种及观展。

灵峰景区是杭州著名的三大赏梅圣地之一,以观赏大片的栽梅花林、体验登山探梅乐趣为主。作为杭州市每年春节花展的重头戏、植物园两大花展之一的“灵峰探梅”花展,都是胡中最为繁忙的时候,从设计、布展、接受采访,每个环节都少不了他。

——章丹峰《与梅并作十分香》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320国道建德段改建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
浙江邀您来选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
探讨如何用微短剧讲好政法故事 第四届政法
在古画里阅读典籍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开
做风筝、捏青团……杭州这所学校的劳动教育
双料第一!杭州代表队在省第十一届残运会获
亚田联竞赛总监、杭州亚运会田径技术代表来
四川泸州一酒厂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
被举报弄虚作假 上海海事大学通报:经查,
一宁夏籍居民遭跨省传唤后亲属跳河?官方通

杭州影像


在杭州西湖遭遇划船...

备战亚运 百步穿杨...

舒心躺睡

是初夏到了吗?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