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留下老街 走一走八百多岁的忠义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23 08:04   

西湖醋鱼相传诞生于此

三桥东岸还曾是历史上杭州茶叶的主要集散地。

原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在撰写西溪路历史时曾提到,由于留下河水运连接京杭大运河,加之附近山谷均盛产好茶,故每逢清明前夕,来自外省的茶行商贩就会纷纷前来此地坐庄收货,“茶市一直兴旺至上世纪30年代,聚集了马礼懋公记、源茂、昇和祥等20余家大小茶行商贩。随着茶叶交易发展起来的,还有西溪园、聚水居、留香居等近20家颇具规模的茶店。茶店普遍开设于西溪河两岸,临河设有美人靠,凭栏喝茶,街景一览无余。有的茶店夜间还有曲艺表演,通宵达旦,十分热闹。”

茶叶交易的繁荣更是带动了留下老街的商业发展,世居留下的老人顾振祖曾回忆说,“那时候的老街,吃的、穿的、用的,各式各样的店铺起码有好几百家。随时上街,都是人来人往、吆喝不断的,空气中到处飘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什么豌豆糖粥啦,油氽粽子啦,开洋线粉啦,细沙汤圆啦……”

据老人描述,当时的老街上不仅有沈永顺、俞大兴、方正大酱园、七八家酒酱店,还有大大小小的百货店、米行、首饰店、当铺、肉铺、铁器铺、染坊、糕点店、水果店、灯笼店、鞋店、香烛店、烧饼店、烟酒店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甚至药店都有好几家,而且不仅有中药店,还有西医、外科诊所。当时的盛景,真的说是“江南版的《清明上河图》”都不为过。

c220c65931594756ee1293f125a3d5a1_rB4AiWZ3O3CAdz8gAAFyxrauYGk026.jpg

茶市新村的名字,来自曾繁盛一时的留下茶市。记者 宋赟 摄

a205a000207a9bbc0a271d9fdda0fa4e_rB4AiWZ3O3GAZczGAAQC026aj4Y115.jpg

留下庆春桥,南面是忠义桥和楹春桥。记者 夏阳 摄

402e45c8ade3b5277c2099e88edc55fa_rB4AiWZ3O3GAHvnIAANStCgTsYI066.jpg

留下老街上“沈宁寿昌记墙界”的界石 记者 宋赟 摄

茶市虽已不在,但多少还是能从当地找到一点历史的痕迹。

留下老街上,仍可看见临街土木结构的旧屋上雕梁翘角,据说这些老房子还均为前店后坊的格局,并连接成一片。

“沈宁寿昌记墙界”的界石也还在,而且正对着忠义桥。据杭州城市建设档案馆介绍,沈宁寿南货店的糕点茶食是与杭城颐香斋齐名的百年老店,经营诸如鱼翅、海参、鲍鱼、鱼肚、木耳、香菇、竹荪、苹果、香蕉等物资,沈宁寿自产的麻酥糖、云片糕、枇杷梗、洋钱饼、橘红糕、鸡蛋糕更是远近闻名,城里大户人家结婚时都会慕名来此采购一番。

此外,老街上还留存“敦怡堂俞墙界”“王源兴谦记墙界”等界石。

如今竖立在对岸的小区,就叫茶市新村。

寻迹中还有一项很有意思的收获。很多人来杭州都要打卡一下的清汤鱼圆、西湖醋鱼,据说也是起源于老街上的大兴馆。

据金永炎编著的《留下印记》记载,“因留下镇北的水乡盛产草、鲢、鳊、鳙等淡水鱼,旧时杭州菜馆的鱼都由这里供给。大兴馆擅长制作鱼圆,选用花鲢,将鱼剖为两片,用刀斜着刃徐徐刮其肉成泥状,加少许盐、少许水,挤姜汁于其中,用几根竹筷子,打成糊状,然后用羹匙舀鱼泥,用手一抹,入沸水成丸状,煮沸后撒上葱花,盛碗出锅,色彩洁白如玉,鲜嫩像豆腐。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兴馆这道鱼菜深受欢迎,慢慢地传开来,成为杭州的一道名菜,上了筵席。20世纪30年代,大兴馆的学徒金生还将醋熘全鱼传至楼外楼,改名西湖醋鱼,享誉全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