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留下老街 走一走八百多岁的忠义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23 08:04   

清汤鱼圆西湖醋鱼据说诞生在这里

9869aa84a2d2dc8544ecf1e9f24f0530_rB4AiWZ3O2-AbwFIAAHENgJj6RM742.jpg

夏日的留下老街显得很清静 记者 宋赟 摄

de6b9d0089abd67cc069851297b0edbd_rB4AiWZ3O3CAXKkeAAQaOVsHygE954.jpg

留下老街和庆春桥 记者 夏阳 摄

南楹春北庆春皆为古桥

离忠义桥不远处,南北还有两座古桥。南边的桥名为楹春桥,北边的桥名为庆春桥,都是在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的。

庆春桥位于忠义桥北约50米处,原桥长13米,宽1.7米,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南侧的拱券中央刻有“庆春桥”。因旧时桥侧有天曹庙,所以又名天曹庙桥。

再往前,这座桥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据《钱塘县志》记载,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金四将军跟随张伯英战死,其妻返回留下故里后,筑桥祈求夫君冥安,故又名金桥、金四姥桥。撰写《西溪杂咏》的清代诗人陈文述还专门为金四姥桥写过这样一首诗,“将军百战死,阿姥独归家。捐金作功德,桥影卧平沙。桥畔垂杨柳,年年扫落花。”

1987年留下改造时,当地还在其南侧扩建了一座拱形车行桥,形成了一桥三栏的特色。

楹春桥则位于忠义桥南约50米处,又名迎春桥,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长15米,宽1.8米,原桥始建年代无考,现桥是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的,距今也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因比忠义桥要小些,旧时当地人也称其为“小桥”。1984年,翻修加固时,当地在桥上镶嵌了“再造楹春桥”刻石,桥南两侧的刻石联为“利及万人占阮济,德通双岸应中孚”。

橙友“越越妈”曾感叹作为留下的原住民,这里充满了自己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没有手机和平板,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条河里抓鱼摸虾,探索每座桥下的那块方形石刻,每座桥都不一样的……”

旧时,此三桥一带还曾以柳多花多闻名,“三桥柳阳”和“两岸花街”更被誉为西溪胜景。

明代释大善的《西溪百咏》就留有三桥柳诗:“绿杨夹岸两依依,覆遍虹梁风日微。青叶交浓忘夏至,白花漫散识春归。”《西溪梵隐志·纪胜》也有载:“溪有三桥,多植柳,浓荫夹道。东西两涯,民居临水,花木周庐,亦称花市。”

《西溪杂咏》也有诗云:“三桥多垂柳,浓阴覆雁齿。居民多种花,红香三四里。如游众香国,如入华曼市。”每年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踏春赏花,热闹非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