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之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4 06:52   

龙门古镇周边不仅有新晋网红景点龙门山,还有静谧的山水风景

“静悄悄”的龙门在干啥?

“静静的古镇在生钱,运动的山水可休闲。”这是龙门镇党委书记陆锡明反复强调的。这不仅在龙门古镇核心区得以落实,古镇外围也由此诞生出一批新型业态。同时,凭借龙门镇政府对原乡人、回乡人以及新乡人在龙门创业的大力支持,这些“新生儿”也在茁壮成长。

“保要保得彻底,建要建得精致。在古镇网红化、同质化的当下,龙门作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们秉持保护第一原则,努力跳出思维的弄堂、跨越心理的石塔、跟上都市的节拍、跃升发展的龙门,打造一个年轻态、文艺风、运动型、科技感、乡村味、国际范的古韵新龙门。”陆锡明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古镇景区已实现扭亏为盈,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百万店家越来越多,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番,今年继续高歌猛进,一季度已经完成全年目标47.3%。

当记者从看似“静悄悄”的龙门古镇走到周边,发现了这些围绕着古镇的新涌现的业态活力十足,营收形势一片大好。

就拿龙门山来说,今年到此登山徒步游的人越来越多,龙门瀑布成为新晋打卡点,频频出现在社交平台上。

据富阳日报官微5月1日报道,近段时间,富阳龙门山“火”出圈了。尤其是龙门飞瀑、杏梅尖成为小红书、抖音上的热门词汇,平时一到周末,每天都有超多人赶到这里。5月1日当天,游客量更是爆棚,山脚下的停车场停得满满的。

在山水之间疗愈心灵

原乡人赠予旅行者的礼物

在龙门古镇周边,记者发现,不仅有龙门山这样的新晋网红景点,还有无数山水风景。

一走出古镇,记者就遇到了一方碧绿的湖水,在青山的映衬之下,令人见之忘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打算把它命名为龙门天池,让更多人感受到龙门的山清水秀。”陆锡明颇为自豪地说着。

记者注意到,围绕天池一圈修建的步道,宛如丝带一般,与湖水相映成趣。这是大自然赋予龙门最宝贵的礼物。

而在这方静谧纯净的山水天地之中,特色民宿就像一颗颗明珠,洒落其间。

与其他古镇的民宿不同,龙门镇的民宿,做的不仅仅是“住宿”,更注入了运动休闲、予人心灵疗愈的灵魂理念。

青沐民宿,是一家在今年崭露头角的新兴民宿,5月1日正式开业。据经营者孙女士介绍,每逢节假日,民宿的入住率都表现不错,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生意相当不错。

谈及定价策略,孙女士表示,青沐民宿注重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体验。每个房间有30余平方米,起价400元,高的800元,这样的价格定位既符合民宿的档次,又能吸引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游客。“五一假期,尤其是前三天,入住率维持在高位。客群主要来自上海、江苏和杭州等周边地区。这些客人来此,主要为了享受悠闲的假期,感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另一家名为禾央堂的民宿装修得更为考究,自带一个景观雅致的院子。“取名禾央堂‘堂’字是源自我们老祖宗留下来有很多厅堂,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并传承的感人故事。”禾央堂主理人向记者透露,禾央堂的装修花费了900多万元,不光用材高端,还别具匠心地摆放了不少艺术品,希望满足更多高端人群的需求。她所期待的,是每一位曾在此入住的游客,都能找到记忆中毫无喧嚣的那段美好回忆。

回乡人的奇思妙想

打通文旅休闲的另一扇门

在一段通往深山的斜坡上,记者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庭院——肆时有意。主理人孙先生是龙门人,是一位充满创意与热情的创业者。去年,他毅然决定从城市回到家乡,对家门前的小院进行改造,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一个既有古朴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文化空间。

上山环线是游客们喜爱的徒步线路之一,而孙先生的小院所在的道路恰好是必经之路,空气清新,远离喧嚣,吸引了不少人进来饮茶休闲。

为了更好地推广小院文化,孙先生与上海的大巴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大巴公司的线路安排,游客可以方便地前来参观游览。同时,孙先生还借助游侠客App进行业务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小院文化的传播中来。

“龙门饭店”再续辉煌

新乡人为何偏爱龙门?

在靠近龙门古镇的路上,一家名为“龙门饭店”的餐馆引起记者的注意,让人不禁联想到大名鼎鼎的龙门客栈。

主理人程美玲告诉记者:“原老板从1999年开始经营这家饭店,我们去年接手后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增设电梯,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饭店于今年3月份开始了试营业阶段。“3月份是行业淡季,比较适合作为试营业的起点。在今年五一期间,饭店每日接待人次达到了200人左右。”

作为龙门饭店的主理人,程女士还负责管理龙门墨庄。1984年出生的程美玲祖籍江西,家族世代传承徽墨,到她已是第七代。两年前,药墨传人程美玲邂逅龙门,被古镇古韵吸引,决心在此传承药墨文化。

对于这些新兴文旅业态,陆锡明表示,任何一家小型店铺,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地方接待站点,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联盟体系。以联盟的概念为例,当小店需要与龙门饭店等高端餐饮机构合作举办大型活动时,它们之间能够迅速通过电话等方式实现沟通协作,体现出协同效应,推动发展的美美与共。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方薇 陈慧怡 蒋元豪 摄影 严嘉俊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