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之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4 06:52   

曾经喧嚣的龙门为何静悄悄?

今年国内旅游市场成为消费领域一大亮点,仅“五一”假期出游人次就近3亿。随着国潮风的兴起,“古城”“古镇”游成为旅游新风尚。

5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县城旅游突围》一文中提到,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近来,旅游业最火热、出圈的话题就是县城旅游。越来越多陌生的小城纷纷登上热搜。

说起周边的古镇,你知道杭州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哪吗?在“古镇游”热度爆发的当下,曾经热闹的龙门古镇却并没有像那些破圈古镇一样蜕变为“网红打卡点”。龙门似乎让人感觉有点“安静”。

龙门古镇,是否需要在这流量为王的时代打破桎梏,实现蝶变?带着好奇和疑问,记者走进了这个千年古镇,去探寻龙门再跃龙门的思考和实践。

龙门镇,不仅是一个千年古镇,还是孙权后裔的最大聚居地,被誉为江南宗族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10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龙门镇“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千百年来,特别是北宋初年孙权第27世孙孙忠遵从父亲孙劻嘱咐,从场口东梓关迁居于龙门山下起,孙权后裔双枝并秀、繁衍茂发。历经宋元明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迷魂阵式浙派传统民居格局建造。

龙门古镇的名气,在杭州地区自然不用多说。不过,今天的龙门古镇街巷却显得有点安静,没有曾经的喧嚣。

龙门古镇,游客真的减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龙门镇旅游产业办主任刘珺告诉记者,从单日游客量来看,目前的确没有超越历史峰值,“龙门古镇单日客流量最高是3万人次,出现在2018年。”

2018年,龙门镇积极借助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契机,先后举办富阳区首届乡村百花大会、美食擂台赛暨龙门美食音乐节、龙门庙会暨2018龙门古镇民俗风情节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适时推出杭州市民免票优惠政策,拉动古镇旅游人气。三大节庆期间,龙门镇创下日均接待量超3万人次“现象级”的景区营销模式,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创古镇旅游历史之最。此后,这一纪录一直没有被刷新。

在全国迎来新一轮“古镇热”的当下,6年前就创下单日客流量3万人次的龙门古镇,为何现在却没有接到“泼天的富贵”,反而显得有点宁静呢?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多次走进龙门古镇,寻找答案。

身处其间,没有人头攒动的喧闹景象,记者见到的,多是两三人相伴而行的游客,不紧不慢地散布于古镇街头巷尾,且行且看。也时不时在十字路口,遇到沉浸于写生的年轻人。

古镇之中,各具特色的小店吸引了游人的驻足,记者尾随他们进入,发现许多小店别有洞天,而且是龙门独有。

传承100余年的老字号

“非遗+非遗”加快创新转型之路

在龙门古镇内错综复杂的小道旁,藏着一家古法技艺老店——“唐生记”。这是一家生产、经营传统姜糖的作坊,传统中式建筑风格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走进店内,木制构造古色古香。店里的布置完全符合“前店后坊”的模式,各种姜糖、姜茶摆满了柜台,整个屋子飘散着浓郁的姜茶味,让人不禁平静下来。

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今“唐生记”的线下销售受到了一定挑战。“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我们平均一天的营业额能够过万。”

面对形势的变化,老板唐华军深思熟虑后开始采取行动。“传统技艺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但在面对市场化的挑战时,还是要做出改变才有竞争力。”2022年,唐华军借助小作坊改造提升让“唐生记”实现了华丽变身。数十平方米的姜糖小店升级为拥有一处院落的四合房间,生产区域与展示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划分。

除此之外,唐华军更关心的是如何拓宽产品乃至服务的销售渠道。“首先我们想把线上销售这一块运营起来。”除了在拼多多、淘宝上架自家的产品之外,唐华军还在“唐生记”二楼布置了一块专门用来直播带货的空间。

得益于作坊改造提升,如今的“唐生记”已成为富阳地区不少学校的研学首选地。唐华军向记者透露,人多的时候,每天大约有5个班次的学生来这里研学。若是按照45人/班计算,每天“唐生记”需要接待200多个学生。每年的研学高峰季,都能为“唐生记”带来一笔不错的收益。

除了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唐华军还尝试加快“唐生记”市场化的速度,萌生出“非遗+非遗”的想法。”他拿出了几支小包装液体姜茶,展示给记者看,“我们最近在和方回春堂合作,打算推出便携冲泡式姜茶,有助于拓展销量。”

在古镇做着自己热爱的事

百万面包小店有何秘密配方?

除了传承传统技艺的老店,龙门古镇还诞生了一批新生的特色小店。

距离“唐生记”不远的另一条小道旁,一家装修风格清新的小店——顾童面包店格外显眼。该店近来在社交媒体上颇受欢迎,不少住在杭州主城区的年轻人特意来此打卡。

“我们是2017年来的龙门,当时只是想来这边生活,但是觉得还是需要有收入来源,和我妻子商量后打算开个面包店。”顾童面包店老板顾泽辉表示,当时国内的面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计划好后,我们就在这里租下了这处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公租房。”

“说实话,工作日龙门古镇的自然客流并不大,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主攻线上销售。” 顾泽辉告诉记者,门店的大部分面包都是通过快递的形式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疫情前我们营业额达到了顶峰,一年能做到两三百万。”近两年门店的营业额出现了下滑。

顾泽辉并未抱怨,反而加足了马力。“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加快了短视频的更新频率,这有效增加了我们店的曝光率。”据他介绍,消费者可以通过顾童面包店的官方小红书账号、视频号下单。

为了拓宽获客渠道,顾童面包店也开始做起直播。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直播带来的订单较为可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然客流的短缺。

跨国夫妻开起咖啡店

是什么吸引他们定居于此?

在古镇老街上漫步,一家名为“蓝纹咖啡”的小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对面的商户告诉记者:“这家店不仅咖啡好喝,还是一对跨国夫妻开的呢!”

刚一进门,记者就被天花板上飘着的藏蓝色棉布吸引。店主杨祎热情地接待了记者,据她介绍,自己从小在杭州老城区长大,去年5月份和老公桥斯一起来龙门古镇开了这家咖啡店。“我老公是法国人,一个异国友人在这里开店,大家会觉得很有趣。但实际上,他本人非常喜欢中国古镇的环境与文化气息。”

“我们店里的装修很多都是我老公自己设计的,包括‘蓝纹’这个名字也是他取的。法国有一款著名的蓝纹奶酪,它就像中国的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却深受法国人喜欢。”杨祎告诉记者,桥斯目前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工作,每周末就在店里帮忙制作咖啡。“我老公也很爱咖啡,在店里帮忙对他而言就是一种享受。”

在享受古镇生活的同时,夫妻俩心里还想实现一个愿望。“因为我和我老公对文化艺术都非常有兴趣,你看墙壁上的这幅海报就是他设计的。” 杨祎坦言,自己和桥斯正规划举办一个文化艺术展。“桥斯很希望通过办展的形式加深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等过段时间学校工作稍微空闲之余,我想帮助他实现心里的这个愿望。”

说起龙门的“网红”饮品,不得不提龙门“三宝”之一的米酒。世德堂门口弄堂里有一家“吾味米酒酿造局”,是留学返乡的龙门人孙超创立经营的。该店一楼展陈着米酒的生产流程,非常有科普意义,二楼可供游客坐下来品尝美食,孙超开发的“米酒豆花、米酒咖啡”两款创意产品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据了解,龙门镇共有各类文旅类业态306家,其中匠艺工坊类12家、特色餐饮27家、旅游产品特色经营店31家、民宿75家、宾馆21家、特色文化类11家,涌现出了唐生记、顾童面包等十多家年营收超百万元的店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方薇 陈慧怡 蒋元豪 摄影 严嘉俊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