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上了热搜 教育“内卷化”,问题到底出在哪?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09 07:53   

网友说

有家长把当下的教育焦虑形容为“内卷化”,太害怕被比下去了,这种情绪上的绑架让你被迫加入“学历军备竞赛”中。比如幼儿园“内卷化”,孩子刚出生就去排队,大班开始到各种培训机构“幼衔小”,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如此种种,最终整个教育生态都受到了影响。

聆雨子 高校教师 自由撰稿人 80后

内卷的本质在于对“争夺”的放大,而教育最大的价值其实恰恰应该是寻找和实现自己、不是碾轧别人,所以“内卷”这个词天生就是反教育的。现在的家长,太热衷比较,也太害怕被比下去,几乎所有的行为动机(比如报一堆培训班)都来自于“周围的人都这样做了”。

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对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抱定从容、随缘、享受过程、不问结果的态度,不要用别人的得失和偏见来定义自己的选择。

何远 律师 80后

“内卷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表现。对于无法给孩子在就业和前途上提供多少实质帮助的普通人家来说,考进什么样的学校,基本就决定了孩子能够获得多少教育资源、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找到一份工作。这是非常现实的想法。

但设身处地想,既然父母自己不会无休无止地工作,也同样不应该苛求孩子一刻不停地学习。户外运动、体育锻炼、文娱活动,都是父母在周末和节假日陪伴孩子的好选择。

高洁 全职妈妈 80后

我是一路被周围的人卷进“漩涡”的。小学前没上过补习班,三年级,女儿说她的好朋友都在学奥数,我就跟风去报了,当时我们中最鸡血的家长,一个月培训费五千元,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可现在看看自己,数、英、科一对一,语文小班课,一周培训费两千多元。

不过培训班之间转场子的空隙,我会带她逛街吃饭放松一下,所以蛮少听到她抱怨。个人觉得,多学一点无可厚非,辅导强度因人而异,孩子的性格能力、家长的辅助调节,缺一不可。

杨海锋 高校教师 70后

有人把教育内卷化比作练“葵花宝典”,大家明知练这种功是在内耗,是在毁孩子童年,但大家还是拼着孩子的命练,为什么?因为你不练别人练就把你打败。这种困局如何破?

我觉得从社会角度,要给民间更宽松的办学环境,给人更多元的出路,不要都引到一个擂台上去练武、比武,要让社会能在考高分这个擂台之外,生长孕育出更多真正有利于孩子成人成才的教育生态。

沈钢 中小学教师 90后

所谓的教育“内卷”,在我看来就是学校,更多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过高,甚至达到了拔苗助长的地步。

我认为,好的教育,应当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发展职业,继而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树立优秀的人格,来回报社会。

邱彬鑫 教育机构从业者 90后

我们越来越多地能看到大学生去送快递、送外卖这样的新闻,也能看到博士毕业生应聘辅导员,清北硕博生去中学教书,去街道办就职。我们说这就是“内卷”。我们无法接受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考入大学,毕业后依然是一个普通人。这与我们的父母亲告诉我们的不一样。

这其实是我们既往的认知,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不能身子进入了普及化,思维和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化。而是应该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子女有高水平的教师来教育,城市的管理有更高水平的行政人员来服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朱振辉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这一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委员,在政协大会发言指出: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外界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焦虑,传递给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