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本来都打算搬出去了。没想到这一轮提升改造,小区一下子高档起来了!”52岁的周强在杭州市下城区河西南38号院住了20多年,接下去的日子,他和家人依然选择留在这里:“睁开眼就觉得环境真好,再也舍不得搬走。”
污水管雨水管换新;杂乱的管线梳理归并或入地;屋顶补漏,停车位扩容;增设智能门禁;环境提升……在河西南38号院换“新颜”的同时,杭州城300余个小区也在悄然“蝶变”。
作为杭州市委改革试点任务和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之一,杭州今年计划实施改造300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1200万平方米。截至11月,已有302个老旧小区实现完工,超额超前完成民生实事任务,受益居民约15万户。
这项工作在补齐民生短板、逐步提标扩面的同时,还打造出和睦新村、叶青苑等“样板”,获得居民认可,并连续两次入选杭州市委重大改革任务和试点任务“红榜”,工作成效甚至被推广至千里之外的天山南麓。
存量更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杭州已形成一套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破创新的旧改经验,成为幸福城市的生动注脚。
补齐功能 提升服务
老街区留住乡愁也实现“逆生长”
晨光浮动,武林街道麒麟街开始苏醒。青砖白墙木门匾,在改造之初就经过专门设计,留住了乡愁记忆;同时,补齐短板的公共设施、提升业态的街巷,也让这个老街区实现了“逆生长”,让居民生活与现代都市接轨。
按照老旧小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人员结构,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并以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补齐老小区基础功能,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策略。
“一开始,我们就让居民‘看单点菜’,从最需要的地方着手。”武林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杨紫江说。于是,街口一座几近废弃的自行车库拆除,变身成绿树掩映的口袋公园;老车库经过改造,不仅可以停放非机动车,还增加了快递放置处、微型消防站;车库顶部改造成小花园,但为避免影响周边住户,呼声较高的晾衣架从屋顶挪到了屋侧;蜘蛛网般的电线“上改下”,环境整洁有序……
这样一来,小区的公共配套摆脱了长期“欠账”状态。“现在衣服有地方晾,活动有地方去,抬头见绿出门见景。”68岁老居民俞亦明感慨道,“就连房子都增值了,别提多高兴。”
好比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老旧小区改造,杭州靠着优化利用小区资源、统筹共享城市资源,一点一点腾挪空间。南星街道美政花苑小区通过微更新改造,新增200个车位,破解老小区停车难;文新街道星洲社区综合街区商家资源,为老少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15分钟”居家服务圈。
据杭州市建委统计,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截至10月底,杭州老旧小区新增停车泊位9655个、无障碍及适老性设施3591处、健身场地约12.1万平方米、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约8.5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