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位扩容 环境提升 杭州老旧小区螺蛳壳里做出大道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1-25 14:41   

浙江新闻客户端

“本来都打算搬出去了。没想到这一轮提升改造,小区一下子高档起来了!”52岁的周强在杭州市下城区河西南38号院住了20多年,接下去的日子,他和家人依然选择留在这里:“睁开眼就觉得环境真好,再也舍不得搬走。”

污水管雨水管换新;杂乱的管线梳理归并或入地;屋顶补漏,停车位扩容;增设智能门禁;环境提升……在河西南38号院换“新颜”的同时,杭州城300余个小区也在悄然“蝶变”。

作为杭州市委改革试点任务和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之一,杭州今年计划实施改造300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1200万平方米。截至11月,已有302个老旧小区实现完工,超额超前完成民生实事任务,受益居民约15万户。

这项工作在补齐民生短板、逐步提标扩面的同时,还打造出和睦新村、叶青苑等“样板”,获得居民认可,并连续两次入选杭州市委重大改革任务和试点任务“红榜”,工作成效甚至被推广至千里之外的天山南麓。

存量更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杭州已形成一套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破创新的旧改经验,成为幸福城市的生动注脚。

补齐功能 提升服务

老街区留住乡愁也实现“逆生长”

晨光浮动,武林街道麒麟街开始苏醒。青砖白墙木门匾,在改造之初就经过专门设计,留住了乡愁记忆;同时,补齐短板的公共设施、提升业态的街巷,也让这个老街区实现了“逆生长”,让居民生活与现代都市接轨。

按照老旧小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人员结构,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并以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补齐老小区基础功能,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策略。

“一开始,我们就让居民‘看单点菜’,从最需要的地方着手。”武林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杨紫江说。于是,街口一座几近废弃的自行车库拆除,变身成绿树掩映的口袋公园;老车库经过改造,不仅可以停放非机动车,还增加了快递放置处、微型消防站;车库顶部改造成小花园,但为避免影响周边住户,呼声较高的晾衣架从屋顶挪到了屋侧;蜘蛛网般的电线“上改下”,环境整洁有序……

这样一来,小区的公共配套摆脱了长期“欠账”状态。“现在衣服有地方晾,活动有地方去,抬头见绿出门见景。”68岁老居民俞亦明感慨道,“就连房子都增值了,别提多高兴。”

好比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老旧小区改造,杭州靠着优化利用小区资源、统筹共享城市资源,一点一点腾挪空间。南星街道美政花苑小区通过微更新改造,新增200个车位,破解老小区停车难;文新街道星洲社区综合街区商家资源,为老少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15分钟”居家服务圈。

据杭州市建委统计,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截至10月底,杭州老旧小区新增停车泊位9655个、无障碍及适老性设施3591处、健身场地约12.1万平方米、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约8.59万平方米。

统筹推进 共建共管

政府、居民及社会力量合理共担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发展,要把事情办得“叫好又叫座”,做好全局谋划至关重要。

自老旧小区全面吹响“蝶变”号角,杭州就陆续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技术导则、资金管理、绩效评价、项目管理等14个政策文件,明确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与评判标准,明确项目生成、审批、施工、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流程。

与此同时,以市级统筹谋划,50余个部门及区县为成员单位具体实施,将停车泊位、电梯加装、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通盘纳入改造内容,努力实现“综合改一次”。“如此既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也减少了对老百姓的打扰。”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以政策支持、党建引领,发动居民力量广泛参与,是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实践。“这次改造要求满足双2/3原则,即2/3以上的业主同意改造并对初步改造方案和长效管理方案认可。”小天竺社区主任告诉笔者,他们发放并回收民意调查表1437份,以高于90%的支持率确定改造方案。

党员骨干们则分散到楼道里听取意见,邀请居民代表、施工方一起召开党群议事会。“整个旧改期间,大到整体设计方案,小到花架的款式,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居民讨论后才确定的。”

由居民决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管”,意味着改造不再从看的角度,而是真正从用的角度来进行。当居民真正成为旧改的决策者,积极性便空前高涨。

在石板巷小区旧改期间,都是高温酷暑,为了帮小区抢进度,很多工人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居民谢师傅骑着个小电驴载着茶桶到处转,看到有需要的工人就给他们递茶。后来邻居们也加入其中,从家中拿来茶叶、金银花等,在小区门口支起了茶水摊。

参与的热情从政府部门蔓延至小区居民,还撬动了各部门各行业的资源。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将老旧小区内部或周边的存量用房提供给街道、社区用于配套服务,截至今年10月,杭州市已盘活存量用房86处、约2.7万平方米。

如今,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居民及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的局面,不仅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更成为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的有力抓手。

改革创新 智慧赋能

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方法频频破冰

纵观这一轮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方案,其中最抢眼球的一条是,原则上居民要出资参与本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出台这条意见,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的主体意识。”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这成为杭州老旧小区改造中,最具改革创新意识的一条建议,看似难以实现,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进,在杭州有了破冰实践:下城区河西南38号院的改造,每一户居民都出资参与。

“3幢房子75户居民,一楼每户人家出资800元,其余每户人家500元。” 河西南38号院所属打铁关社区书记盛珺介绍说:“不是一开始就让老百姓掏腰包,而是大家看到效果,满意了再出钱。”

为了让居民满意,改造处处见用心。小区主干道50米美丽小巷停车位整齐划一,另一侧则保留了绿化;每栋居民楼条状楼梯边,有特殊的挡雨棚,里面有消音材料,可以降低雨水落在棚上发出的声音;在当天竣工交付活动上,小区管家正式揭牌入驻,为小区提供保洁、保绿、保序等综合性服务。

因此当最后集资时,大家都很爽快,小区居民周强也是立马交了钱:“变化大家都看得到,出点钱是应该的,老观念确实要改改了。”

改革创新,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并未止步于此,在城北德胜新村,一场普惠大众的旧改创新,正在进行中。“最具特色的是无障碍专项改造。”德胜新村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王贵美告诉笔者,通过软硬件改造,残障人士将在德胜新村这个老小区享受到无障碍生活圈。

打造无障碍生活圈,不仅仅是增设盲道、轮椅坡道等,还有智慧赋能。再过几天,德胜新村将铺设沥青路面,部分路面将装上传感器,盲障等人士在佩戴相关感应设备后,走到该位置就能收到相关提示,该处是否路口,前面有哪些活动点,都能通过语音等方式接收到。

“老旧小区住着很多老年人,观念较为陈旧,但需要的服务却要更精心。”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因此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将来更多的老旧小区提升创出一条示范之路。接下去,我们将继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快推进改造工作,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并进一步提升项目设计标准和建设品质,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小区,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专家说】

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孙雁:

老旧小区改造撬动治理能力

杭州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改造,撬动了治理能力,尤其是基层治理能力。

这一轮提升改造是综合性改造,涉及到国有企业、市政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等,因此这一轮改造的顺利推进,提升了老旧小区改造各方力量综合作战能力,是城市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的有力印证。

与此同时,杭州提出了旧改双“三分之二”原则,唤起了群众对自己家园的关注,形成了良好的“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民商民议的社区氛围,不仅将老旧小区最易出现众口难调的矛盾化于无形,也再度加强了基层自治的观念。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改造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将老旧小区内或附近的存量房屋,提供给街道、社区用于老旧小区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这意味着杭州老旧小区改造是真正的“里子工程”、民心工程,杭州市相关部门真正在为老百姓着想,提升服务能力,提升百姓幸福感,这也是最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地方。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杭建宣 吴佳妮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