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荷街道:引入“金牌管家”实行长效化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后该如何实施长效化管理?江干区采荷街道的做法值得借鉴。
采荷街道老小区较多,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旧等原因,普遍存在“小、乱、散”的管理现状,条块分离,边界模糊,缺乏统一专业物业管理。
今年年初,涉及紫藕村、红菱村、玉荷村、青莼小区等4个小区的红菱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改造后,外立面统一了,小区道路更宽了,绿化更丰富了,各种电线乖乖“住”进管廊里……
同时,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后,统一纳入“金牌管家”大物业的长效管理,落实管理和服务双并重。
社区居民说,以前,小区的物业有3家物业公司管着,一个塑料袋掉在路上,属于保洁管,如果掉在绿化带里,属于保绿管,管理上比较乱。“金牌管家”入驻社区后,这些事情都让一家物业公司管理起来,事情就好做多了。
德胜新村:将适老化改造放在第一位
德胜新村建成于1988年,由于年久失修,小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服务缺失,整体环境较差,而且在小区3558住户(9945人)中,老年人占比达20.6%,此外,还有肢残51人,视障25人。
如何改善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居住环境?在今年5月启动的德胜新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中,小区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情况,将适老化改造放在了整改的第一位。
比如,在配套设施方面,德胜新村设置了托幼中心、阳光老人家、文化家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将小区建筑内部的无障碍设计向室外延伸,扩展到整个小区。比如,在公共区域设置休息亭,并在坐凳中间留出无障碍轮椅位,且后端设置止滑台阶,方便老年、残障人士休闲活动。
在道路通行方面,原先残障人士不易通过的台阶,改造时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和扶手;德心亭的高差通过1∶20的缓坡过度,满足了无障碍通行的要求;社区还对小区现有的老年、残障人员进行统计,就近设置助力车车位及相关充电设施,方便其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德胜新村还为视障人士设置了信息化导航设施。小区内道路关键节点的公共设施上安装了辅助提示器,视障人士经过附近时,提示器会把该节点的关联信息通过语音播报告知视障人士,同时依托盲道,他们就可以在小区内自由安全出行。
“改造完成后,社区还将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配备定位手环,遇到危险可以一键报警,方便社区及时提供帮助。”负责德胜新村旧改方案设计的高级工程师王贵美说,社区还在这些老人家里安装了按键,就像医院病床旁的按钮一样,只要一按,阳光老人家服务中心就会接收到信息,派工作人员前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