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位杭州院士 22个中国骄傲!“最强大脑”回家乡为杭州未来建言献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0-26 08:12   

都市快报

翻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名录,能发现很多亲切的杭州籍院士。而在杭州,还有更多籍贯不在这里,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长期学习、生活、工作过的院士们,杭州是他们的第二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两院院士是科学家中学术水平最高、科研资源最集聚的群体,也是爱国创新、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典范。

对于杭州来说,他们是一笔“巨大财富”,一个值得开发的人文宝藏。

杭州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杭州举办了2019年“杭州院士家乡行”活动,邀请到20位院士回到杭州,看看老宅故居、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寻找儿时记忆,抚慰乡愁,也为杭州的创新发展贡献宝贵的意见。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篇布局的重要时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意义重大。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市委“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等决策部署,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积极做好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院士文化、开展院士专家决策咨询等工作,今天起,至10月30日,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都市快报承办的2020年“杭州院士家乡行”活动,又将迎来一批“最强大脑”。

今年院士家乡行活动共邀请到了22位院士,在接下来的几天,院士们将故地重游,走一走,看一看,实地调研考察,看看杭州的新发展、新变化,为杭州“十四五”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潘云鹤院士

194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他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CAD和工业设计的研究,在计算机美术、智能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虚拟现实和数字文物保护、数字图书馆、智能城市和知识中心等领域,承担过多个重要科研课题,创新性地提出跨媒体智能、数据海、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2.0、视觉知识等概念,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集暘院士

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79-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访问教授及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高级客座研究员。1989-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团成员。1981-1995年任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委员。

主要从事地热和水文地质研究,包括地热资源评价、地热能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在大地热流,深部地热,矿山、油田地热和地热资源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20世纪70年代开展大地热流和矿山地热研究工作,填补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等荣誉。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高从堦院士

1942年11月12日出生于山东即墨。化学工程专家。曾任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副主任和总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

长期从事膜分离和水处理的研究开发工作。1967-1969年参加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先后参加、组织、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浙江省和国家海洋局重点项目十多项,对国家的不对称和复合膜(反渗透、纳滤、超滤和离子交换等)及组器的研制和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董石麟院士

1932年12月生于浙江杭州。空间结构工程学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1960年研究生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建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等空间结构及升板结构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同时主持设计了大量重要空间结构工程。在空间结构工程领域进行结构设计、分析计算、咨询审查、方案更新、试验实例的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有:首都体育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国家大剧院、2008年奥运会“水立方”游泳馆等。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爱慈院士

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参加了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发。负责研制成功我国束流最强达1MA的低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闪光二号,提出了技术设计和调试方案并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建成了多功能辐射装置强光一号。近年来,主持研制成功紧凑型小焦斑高能X射线装置剑光一号。主持开拓了极强脉冲电子束的产生、传输、诊断及应用的研究方向。推动并主持开展了高功率离子束产生和应用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泽院士

1953年1月出生于天津。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材料性能与显微结构关系研究,并取得了系统创新性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奖”等9项国家及部门级科技奖励。近年来,主要利用和发展现代电子显微学原位、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先进材料在高温、复杂力学载荷等外场作用下的结构演变与性能间关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吕磊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今年院士家乡行活动共邀请到了22位院士,在接下来的几天,院士们将实地调研考察,看看杭州的新发展、新变化,为杭州“十四五”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