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下沉 管好居民的“门口小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7-09 10:07   

统筹多方,“谁家孩子谁家抱”

小区党委的书记不是“官”,却面对不少难题,也被赋予期待。

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西湖区石灰桥新村“业之家”党委而言,如何解题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小区党委时,我作为网格长去执行落实,基本都是独自跑腿,一些事情就吊在半空悬而难决。”卢雪萍记得,3月15日晚,西溪街道召集各方代表召开第一次“九长”大会,是在小区4幢和8幢中间的党员活动室里,讨论的是小区党委的工作机制。大家认为,在处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共性问题时,要由“九长”共同出面,务必让处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在“业之家”党委的全力推动下,居民们期待很久却一直没有落实的助餐点(老年食堂),5月初终于开张了。卢雪萍介绍:“在建立‘业之家’党委前,我一直为场地发愁;成立党委后,‘九长’们商议把原来的老年活动室辟为助餐点,但这个场所没有餐饮执照,党委就和附近酒店商量,由他们负责配送,在这里进行餐食分发。”

还有大量细微的个性问题,怎么办?让小区党委天天去“扫楼”?不现实。让2800多位居民直接找党委书记?那书记可太忙啦!

“我们面对面建群吧,成立‘九长共治微信群’,有什么问题群里说一声,‘谁家孩子谁家抱’。”在卢雪萍提议下,大家还列出了三张清单,分别是:小区存在的问题、居民的各类需求、小区内外资源。如此,便于任务分解、专员包干、销号办结。

居民自管小组组长宋金虎发话了:“小区有2800多号居民,几千人的需求和问题,‘九长’们不可能事事都掌握,能不能发个二维码,让大家反映情况不用跑腿,也让处置更高效?”

但立即有人提出:小区40%是老年人,有的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最后,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讨论,明确由党委通过定期走访、电话问候等形式,来掌握这部分群体的动态需求。经审议立项、研发内测,4月,一枚“民情二维码”贴上了石灰桥新村各单元楼道口,很快就有居民扫码“下单”了——有居民反映小区东门拥堵的问题,物业、楼道长以及网格长马上出动在早晚高峰进行疏导协调,并由交警在路口进行指引,同时向城管报备,新开一个辅门。

宋金虎介绍,为了保护居民隐私,“业之家”党委中只有网格长、物业和居民自管小组这三方可在系统后台看到相关信息,简单问题当日处理,复杂状况3日内给出明确回复。而居民们不仅可以通过二维码向小区“下单”,还可“催单”“评价”。

记者在其他试点小区采访时也发现,小区党委对居民的黏性明显增强。6月中旬,侯潮府业主陶丽娜带孩子参加小区党委组织的“彩绘海潮”活动,认识了不少邻居,她说:“小区是生活共同体,我们理应凝聚起来,为家园治理出谋划策。”

侯潮府小区党委书记由紫阳街道专门负责业联体(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合体)工作的沈雪鸿担任。他介绍:“前期,小区党委通过网格党员和物业管家‘双上门’,摸清在职党员、在册党员,了解他们的专长,建立‘红色智库’,为小区服务;然后把网格社工、辖区共建单位、业委会、物业党组织、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开发商等力量吸纳进来,建好业主需求清单、共建单位资源清单、各类组织服务清单,实现有效对接、全面统筹。”

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小区党委还专门在架空层精心构筑了一个个小而精的公共空间,将这些空间分别起名为“果壳class”“书享zone”“客厅salon”等,并定期在此举办活动,从周边学校、法院、社会组织等辖区单位引入各类资源,为540多户业主提供亲子教育、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

西湖区和上城区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成立小区党委,就是希望以党建聚合统领,让小区内的党员管理、志愿服务、协商议事、民主监督、审议评议等各项治理事务可以统筹进行、有序开展,让组织力进一步从社区下沉到小区,管好居民的“门口小事”。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孙磊 张梦月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