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1992年4月1日,钱塘江上的第二座跨江大桥——钱江二桥正式建成通车,和它一同亮相的,还有杭州乃至浙江省的第一段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彭埠至萧山段,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七公里”。
“高速公路?汽车开在这样的公路上,是不是能和飞机一样飞起来,速度很快的那种?”二十多年后,杭州市民濮先生回忆起第一次听说“高速公路”这个词的心理反应,不禁笑出了声。
当年,他得知刚通车的钱江二桥可以上桥参观时,便从庆春路海狮沟的家里出发,骑了40多分钟的自行车,来到一片荒凉的钱江二桥北岸,登上了大桥。
郊外的大桥一度成为“网红景点”
一番试驾让他在海狮沟骄傲了半年
“骑出庆春门,路边的房子和行人都越来越少,骑到今天钱江新城这一带,满是稻田,荒凉得让人有点怕,但骑到二桥四堡这边的桥头堡时,人就多了”。
为啥?
濮先生说,喜欢赶“杭儿风”的杭州人,听说大桥和高速公路可以参观,都跑过来见识一下,甚至有些外地来杭参观的单位,“组团”要来这里看看,出于“高速公路”的神秘感,这里一度成为“网红景点”。
濮先生至今还记得登上大桥时,呼啸的江风声和火车经过的隆隆声,给他带来的震撼:“那时从大桥上望出去,是一望无尽的大平原,看不见任何建筑物。”
不过,令濮先生有些失望的是,火车过去了好几列,高速公路上却没有一辆车,好不容易等到一辆拉达牌汽车驶过,看上去和在其他公路上行驶没什么两样,“没有飞起来。”
后来,他考取驾照后,曾专门借了一辆夏利车,从江北岸的杭州收费站驶上“七公里”,开启了第一次高速公路试驾之旅。
“开进收费站,收费员向我收了两块钱,给我撕了一张票,然后我就在踩着油门驶上了高速公路,已经知道了汽车不会快到飞起来,但宽阔的马路,不用躲避行人自行车,油门可以尽情踩,真的很爽。”
濮先生刚觉得有点过瘾,另一端的萧山收费站就到了,他把票交给收费员核验,“七公里”的高速试驾初体验就结束了。
穿过乡间小道和狭窄的街道后,濮先生和夏利车在晚饭前回到了庆春路海狮沟,“隔壁邻居都围到我的车前,问我高速公路开起来感觉如何,是不是真的能和飞机一样飞起来?我把那天的体验说了一遍又一遍。”
濮先生说,这一次夏利的高速自驾体验,让他在海狮沟骄傲了半年。
最早的收费员千挑万选
最初每天仅收费数百辆次
一辆夏利,在浙江交通集团员工、沪杭甬高速杭州收费站的“元老级”收费员郑女士看来,一点不稀奇,“那个时候,整个收费站一天也没几辆车,大多是拉达、夏利,只有来一辆桑塔纳,我们才会尖叫一下。”
今年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郑女士,五官精致,同事打趣道:“她以前是我们这里的‘女神’,很多小伙子都追过她的!”
郑女士轻声笑了笑,说:“当时我们这些‘小姐姐’,都是经过考试、培训,千挑万选才能上岗的。那时我们的制服可帅了,而且工作是有编制的,收入也很好,走起路来都是昂首挺胸的,可自豪了!”
让郑女士不得不感慨的是,当年一直住在“杭州城墙里”的她,上班前都不知道收费站所在的彭埠是哪里,“那个时候彭埠和杭州简直是两个地方,我们上班要住在收费站旁的宿舍,休息天才能‘回杭州’。”
随着收费站车流量的日益增多,郑女士她们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
“‘七公里’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坐在岗亭里发呆,10多分钟也没有车来,后来高速通到了上虞牟山、临平,最终成为一条完整的沪杭甬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车流就源源不断了,我们不断重复着发卡、收费,有时忙得晕头转向。”
作为“杭州迎宾者”的杭州收费站,承担着“杭州大门”的职责。途经这里的车子,从最初的每天几百辆次,到20多年后的4万多辆次,让这里成为杭州最重要的“大门”之一。
剧增的车流量,经常让杭州收费站“喘不过气”,每逢节假日等高峰期,“杭州大门”长长的车龙是家常便饭。对此,“大门”的管理者浙江交通集团做了很多尝试,如首创主副亭复式设计,让一条车道能通过更多的车辆;开启浙江省首个入口自助发卡系统试点,既减轻收费员的工作量,也加快了通行速度。
深受驾驶员欢迎的支付宝扫码缴费,也是从杭州收费站开始,并向全国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