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基层治理“双十条” 提升百姓幸福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1-10 09:11   

浙江日报讯 浩瀚钱塘,浪飞潮涌。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江干区经历了从农业重区到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再到国际化城区的“三次转型”,实现了从菜地走向CBD、从金球走向全球、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三大跨越”,成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桥头堡。

新发展带来新挑战,随着人口加速向城区集聚,县域经济加速向都市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时代新命题。如何让我们生活的城市“优雅地成长”?江干正悄然给出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策略。

不久前,江干区出台《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十条意见》和《江干区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能增效

让社区成为居民离不开的“家”

对于新杭州人周敏来说,现在办居住证相当方便。晚上7时半,她下班后赶到江干区丁兰街道长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直接把材料交给社区代办,后面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不用再跑去街道办理,社区晚上还有人值班,很为我们这些上班族考虑!”

这是江干在40多个社区推行的错时上下班新机制,每周一至周日早上8点至晚上8点,试点社区都会安排两名专职社工在岗,让老百姓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包括社区错时上下班在内,在最新出台的《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十条意见》中,还有建设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逐步提高社工本土化比例、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居民楼道延伸、建设邻里守望互助志愿服务队等内容。

这些都是江干区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提能增效的实际成效。下辖143个村社的江干区,原来多为城郊接合部,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为民服务面临新考验,如何破解找不到人、办不了事的现实难题?江干区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忧所盼,从“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等3个方面10个内容精准发力,积极推进社区服务提能增效。

除推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以外,“最多跑一次”向居民楼道(小组)延伸,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每个楼道明确1名代办员,为特殊困难人群开展代办服务,内容包括申请高龄津贴、申请低保、办理残疾证等。在四季青街道钱塘社区,75岁老人李小玲想办养犬许可证,因为不会网上申请,于是给代办员打了个电话,马上就有人上门帮办。现在她唯一要做的就是等许可证快递过来。“像年轻人点外卖一样方便!”老人高兴地说。

建设邻里守望互助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作用,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本社区志愿服务,在服务中亮身份、树形象、展风采。最近,笕桥街道白石社区党员陈丽晶和丈夫裘少杰有了个新身份——“文艺志愿者”。一到周末,夫妻二人都会到社区图书馆当管理员,如果到了下班的时间,仍有孩子在图书馆里做作业,两人还自觉延长志愿时间。“邻居们纷纷当上了健身房管理员、活动协管员和电影播放员,志愿服务成了社区的新时尚,在方便大家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陈丽晶笑着说。

为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江干更多的“大招”正在推进中:探索社工本土化建设,通过笔试加分和跨街道、跨社区交流等方式,力争2021年底,城市社区两委班子本土化比例不低于50%;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不少于900万元,确保每个社区培育社会组织不少于20个,社会组织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设施陈旧的党群服务中心陆续被改造升级,建起集“食、住、健、医、学、养、乐”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

下一步,江干将通过即时研判,持续统筹配置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内容,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体会到“惠从党来”。“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统筹配置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把社区打造成为居民离不开的‘家’。”江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天旗 何旖  编辑:张翟
返回
”四季青街道主要负责人说,为此,近年来,四季青街道从政务环境、发展环境、楼宇环境三方面为切入点,在钱江新城打造集党群文化、企业服务、人才扶持等全方位的社会治理新局面。针对这些问题,江干出台《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从探索经合社财会人员交流回避制度、严格经合社议事决策程序、推动社区与经合社联动发展等十个方面精准发力。不久前,江干区出台《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十条意见》和《江干区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