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浩瀚钱塘,浪飞潮涌。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江干区经历了从农业重区到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再到国际化城区的“三次转型”,实现了从菜地走向CBD、从金球走向全球、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三大跨越”,成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桥头堡。
新发展带来新挑战,随着人口加速向城区集聚,县域经济加速向都市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时代新命题。如何让我们生活的城市“优雅地成长”?江干正悄然给出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策略。
不久前,江干区出台《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十条意见》和《江干区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能增效
让社区成为居民离不开的“家”
对于新杭州人周敏来说,现在办居住证相当方便。晚上7时半,她下班后赶到江干区丁兰街道长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直接把材料交给社区代办,后面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不用再跑去街道办理,社区晚上还有人值班,很为我们这些上班族考虑!”
这是江干在40多个社区推行的错时上下班新机制,每周一至周日早上8点至晚上8点,试点社区都会安排两名专职社工在岗,让老百姓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包括社区错时上下班在内,在最新出台的《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十条意见》中,还有建设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逐步提高社工本土化比例、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居民楼道延伸、建设邻里守望互助志愿服务队等内容。
这些都是江干区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提能增效的实际成效。下辖143个村社的江干区,原来多为城郊接合部,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为民服务面临新考验,如何破解找不到人、办不了事的现实难题?江干区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忧所盼,从“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等3个方面10个内容精准发力,积极推进社区服务提能增效。
除推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以外,“最多跑一次”向居民楼道(小组)延伸,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每个楼道明确1名代办员,为特殊困难人群开展代办服务,内容包括申请高龄津贴、申请低保、办理残疾证等。在四季青街道钱塘社区,75岁老人李小玲想办养犬许可证,因为不会网上申请,于是给代办员打了个电话,马上就有人上门帮办。现在她唯一要做的就是等许可证快递过来。“像年轻人点外卖一样方便!”老人高兴地说。
建设邻里守望互助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作用,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本社区志愿服务,在服务中亮身份、树形象、展风采。最近,笕桥街道白石社区党员陈丽晶和丈夫裘少杰有了个新身份——“文艺志愿者”。一到周末,夫妻二人都会到社区图书馆当管理员,如果到了下班的时间,仍有孩子在图书馆里做作业,两人还自觉延长志愿时间。“邻居们纷纷当上了健身房管理员、活动协管员和电影播放员,志愿服务成了社区的新时尚,在方便大家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陈丽晶笑着说。
为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江干更多的“大招”正在推进中:探索社工本土化建设,通过笔试加分和跨街道、跨社区交流等方式,力争2021年底,城市社区两委班子本土化比例不低于50%;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不少于900万元,确保每个社区培育社会组织不少于20个,社会组织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设施陈旧的党群服务中心陆续被改造升级,建起集“食、住、健、医、学、养、乐”多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
下一步,江干将通过即时研判,持续统筹配置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内容,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体会到“惠从党来”。“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统筹配置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把社区打造成为居民离不开的‘家’。”江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规范用权
给社区“小微权力”上把锁
“历年拖欠的4000余万元租金收回了,所有村级资金资产也将纳入监督范围。”年关来临,杭州市江干区九堡社区新任党委书记杨建国分外高兴,自从街道“三资”规范管理后,居民对新任班子的认可度更高了。此前,九堡街道由于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原九堡社区党委书记汤某违纪违法,被江干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干陆续成立了57个经合社,全区经合社资产总量超200亿元。“由于资本运作专业化水平不高,经合社风险防控能力不强,近三年,涉及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处分的村社干部多达4人。”江干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外,股社分离后,江干社区和经合社的职能虽然分清了,但工作上的联动协同却有所弱化,经合社在重难点工作上对社区的支撑也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江干出台《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从探索经合社财会人员交流回避制度、严格经合社议事决策程序、推动社区与经合社联动发展等十个方面精准发力。“随着江干城市化快速推进,十条意见来得正当其时,每条都是对百姓关切的回应。”江干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探索股份经合社财会人员交流回避制度,避免报账员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严格股份经济合作社议事决策程序,对涉及群众基本权益、集体经济事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
十条意见规范了经合社资金使用流程,江干区每个经合社根据自身实际,梳理完善小微权力清单。在笕桥街道同心社区,明确将涉及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建设、30万元以上的物资及服务采购等7项重大事项纳入审核机制,项目需先报街道审核后方可实施。不久前,同心经合社农贸市场的约千万元采购资金有了着落,这批资金将用于电梯、空调等配套设备的采购安装,彻底改善社区老百姓的买菜环境。“按照新规定走,心里踏实多了!”同心社区党委书记陈宏笑着说。
十条意见让社区和经合社“拧成一股绳”,啃下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走进闸弄口街道三里亭社区,邻近东苑小区的两条道路被拓宽,两旁还划定了新停车位,困扰居民13年的拥堵问题得到解决。“经合社主动挑大梁,给社区提供全方位支持,2019年,经合社就投入80余万元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三里亭社区党委书记王秀娟说,为了形成“双社联动”良好格局,三里亭经合社还成立党支部,支部关系隶属于社区党委,“两套班子一个核心”。
接下来,江干将选优配强经合社党组织书记,提高经合社党员比例,增强经合社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全面理顺社区与经合社的体制关系,探索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社区党组织直接领导,居委会、经合社、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协同治理的多元架构,全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干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环境
赋能城市新中心腾飞
不久前,澳门国际银行杭州分行落地钱江新城,这是澳门国际银行在浙江省的第一家分行级机构。除澳门国际银行外,去年,钱江新城还招引了大普信用、世界银行全球数字金融中心、中菁保险经济等代表性金融企业。数据显示,江干已在钱江新城引进省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61家,实现金融产业链税收7.74亿元,金融机构总部数量居全省首位。
以金融产业、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代表,钱江新城正发展成杭州拥江发展的“超级引擎”,拥有45幢千万级税收楼宇和12幢亿元级税收楼宇。“和过去单一的人员繁杂相比,楼宇经济时代面临着业态更广、层次更高、需求更旺等难题,这对城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四季青街道主要负责人说,为此,近年来,四季青街道从政务环境、发展环境、楼宇环境三方面为切入点,在钱江新城打造集党群文化、企业服务、人才扶持等全方位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走进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党群服务中心,三三两两的白领正在聊天喝咖啡,这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红色打卡地,为企业提供入驻全程代办、商会资源交流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从钱江新城第一座写字楼交付开始,江干就格外注重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在四季青街道整合原有8个科室、22条线的工作职能,建立社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民生保障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变垂直化管理为扁平化操作,每个中心就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承接者。”四季青街道主要负责人说,以党群服务部为例,去年6月以来,组织开展楼宇篮球争霸赛、白领变形记等280余场活动,共享会议场地98场次,为企业节约会务费30余万元。
为了给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江干在钱江新城积极搭建“同心圆”交流平台,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借助“大金球”国际会展联盟,江干积极吸收洲际、柏悦等高星级酒店、会展公司、旅行社等近百家单位成为会员,在会员内部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产业互促和品牌共建。更重要的是,联盟会员通过功能互补,形成举办国际会议的长链条,比如,旅行社可提供出行旅游咨询,会展企业能提供场地搭建等。除了大金球联盟外,江干还充分发挥CBD商会、金融城发展联盟等众多机构作用,加速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等高端要素集聚。
在CBD集聚的钱江新城,江干专门为93幢楼宇的6600余家企业配备了“店小二”,专职排查、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打造舒心的楼宇环境。从去年开始,四季青街道专门编写《标准化服务手册》,细化“店小二”的服务内容,与过去相比,服务内容更加细致,仅前期服务,就包括场地装修、用人指引、服务外包等多项举措。
不仅如此,江干还将支部建在楼宇上,成立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党委,“店小二”每周提供不少于2次的企业服务、不少于4次的白领活动,将17项“最多跑一次”服务送到企业门口,实现党务、经济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等政务服务在楼内一站式办理。
社会治理创新是一座高品质城市的重要支撑,江干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一大波行动提上日程——打造服务新标杆,发挥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工作组成员优势,开展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实践经验的探讨交流;把好智慧“方向盘”,结合“数智新城”系统,加快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高效办结;打响品牌升级战,对标上海、深圳等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志愿公益、文娱等活动质量,增强白领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精准破难
“周三访谈夜”再升级
作为杭州5个老城区之一,江干相继成为“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拥江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为了应对大征迁、大建设、大发展带来的成长烦恼,从2013年开始,江干创造性提出“周三访谈夜”,发动区、街镇、村社三级党员干部,每周三开展民情联系服务。
经过七年探索实践,江干“周三访谈夜”机制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也反馈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走访形式上,干部群众发出了“反复走访是否必要、走访形式能否变化”的疑问;在走访效果上,群众反映的小事易事都已解决,但仍有一批沉积久远、牵涉面广的“疑难杂症”迟迟未破。
近日,江干区委组织部研究制定了《“周三访谈夜”担当引领机制》,对“周三访谈夜”机制再深化、责任再落实、举措再创新。以走访对象为例,江干区委组织部响应基层减负的新要求,不再追求过去走访对象的全覆盖,而是对区委中心工作项目、“同心圆”单位、辖区重点企业、业务工作对象、困难党员群众等对象重点走访。
为了实现“周三访谈夜”提质增效,江干确立了“调研式走访”的新思路。比如,结合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整体布局,各部门有针对性开展组团单位换访,推动城建、经济、民生等专业化部门与中心工作任务精准匹配,引导部门紧扣自身职能,围绕本领域本行业的政策落实、项目推进、民生反响开展走访。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在精准破难上下功夫,将‘周三访谈夜’作为锻炼干部作风和担当的试金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周三访谈夜’这个联系服务机制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江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