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子化交易的3.0时代
可别小瞧了这些小额项目。
江干区公管办做过一个统计,就拿一个街道来算,一年的交易数量约100个,涉及金额约2500万元。“江干有8个街道外,此外还有政府部门、国有建设单位等项目,粗粗估算,一年一个区的年交易金额就可达数亿元。”公管办公管科科长邵雄说,而长期以来,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存在着资金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广泛、单体交易金额小、交易数量巨大、操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且无相对应的上位法作为依据。
针对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的特点和难点,近年来,江干区公管办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电子化交易为蓝本,一直在探索。
从鼓励建设主体使用计算机评审,解决专家手动评审出错多的难点,到试点第三方电子交易系统,解决企业投标费用高的痛点,这次则是打通投标企业投标来回跑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投标“一次不用跑”,落实“不见面”开标,有效构筑廉政防线,有效构筑诚信体系,实现从点到线最终成面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新模式。
去年底,这套系统还在2019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中荣获创新监管类第三名、二等奖,“还是全省唯一呢。”
为企业创造更优营商环境
现场一路跟下来,王鹏感叹,“真是太方便了。”
他解释说,就拿打标书这件事来说,一般来说,标书要打“一正四副”一共5本,有时候哪怕是一个错字都要拆开重新打印装订,“有时候我们自己看着都心疼……现在好了,电子化取代纸质化,标书做好了直接上传。”
再说流程。“以前一个项目出来,先要去代理公司那里报名,再回来准备标书,赶在开标之前送到开标室,还有保证金,还要专门跑一趟送过去。开完标之后,如果中标了还要去代理公司拿中标通知书……少说也要跑四五趟。”王鹏说。
江干区公管办考虑到广大投标供应商、招标人、评标专家等项目主体的迫切需要,新系统与第三方全过程电子交易平台形成系统交互,使各类限额以下交易项目从前期立项审批、标中在线交易、标后电子建档等各方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监管,不但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供应商的投标费用,据统计,每年可以为各方主体降低85%的综合交易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更优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