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一拿起就哪里都不要去了
黄莺和黄萍是一对亲姐妹,年龄60+,一边打一边谈天,就跟平常她们在自己家里的状态一样。黄萍说,论打毛线的技术姐妹俩都不差的,原先单位里打毛线比赛,她打的一件白色毛线衫还拿了银奖。
而姐姐黄莺则是创意点子层出不穷,比如会给家里的洋娃娃打衣服:“家里有个娃娃原来的衣服很破了,我就拿多余的毛线给它挑了衣服帽子,下面坐着的是个杨梅筐,我也给它穿了件衣服。”
两位黄阿姨还给我们提了个建议:“你们这种活动,能不能每年都搞一场,杭州有多多少少喜欢打毛线的人呢,下次可以拉到太子湾这种草坪上,太阳底下坐坐,毛线打打,报名起来肯定人更多。”
浙江美术馆工作人员在现场给大家准备了热茶和一次性水杯。“打毛线啊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喝茶啊。”一位阿姨开玩笑说,“不过噢,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家里泡一杯茶,沙发上面坐坐打毛线。只要毛线拿起来,哪里都不要去了,很‘步得牢’(杭州话,意思是待得住、坐得住)”。
一起期待这顶巨无霸帽子完成的样子
可能有人会有个担心——这么多人来织,最后怎么拼起来呢?当然不会让大家自顾自“盲织”,我们专门请了2013年参加过首届纤维展“毛线轰炸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志愿者阿姨们来担任这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每天配备两位专业级的阿姨,负责告诉大家怎么织,织多少针,最后100位编织达人接力织完的10块帽子局部,也将由这支专业阿姨编织团来负责收尾拼缝成型。
昨天来的是阿姨队伍中的骨干成员,姚奇茗和吴佩娟,两位阿姨气场很足,自带卷尺,随时要给大家量一量。开始前,吴阿姨拿出两张便利贴,开始计算,多少人,多少周长大的帽子,然后算出大致每片要起多少针,可以拼接成。用的都是心算,心中有数以后,发布指令:“起52针,统一平针。”这样后面几组参与者,可以在前一天织的基础上,接着往下织。
结束一天编织后,浙江美术馆给大家建了个编织群,方便交流。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编织达人加入,一起期待下最终这顶巨无霸帽子完成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