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是怎样在杭州成立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0-12 08:30   

小到发腊八粥、大到铺路搞绿化

刚成立的居委会一揽子包下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居委会,做的事都是新的。这过程有点像小马过河,摸索摸索,渐渐便能觉出门道。

樊建华举了个例子,就说组织架构吧,当时要统领2000多户人家,居委会人手不够,便又划分了40个居民小组。但是刚起步的时候,他们绕过弯路。比如与派出所联络不够,没有查明确切的户口,导致有几组的户数出入颇大。

还有个例子,从工作内容上看,参照《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纪实》一书,当时居委会成员的任务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小到杀虫害、分发腊八粥,大到铺路装灯搞绿化,都有涉及。

“陈福林要管理社区内的人口,熟悉每一次人口流动;要做组织宣传工作,安徽发大水了,组织募捐。抗美援朝开始了,带队慰问军人家属;还要管卫生,算是建了杭州最早的一批公共厕所。”樊建华说。

副主任陈道彰打配合,因为很有经济头脑,他把辖区里的第二合作消费社做到了上城区第一大。

总而言之,从第一届开始,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就定下了大致的工作内容:防特防盗防火、办理户籍、生产、调解、福利救济、清洁交通、文娱等。

居委会70年变迁

电子化办公随时掌握居民的情况

眼下是2019年10月12日。马路上,四个轮子的取代了三个轮子;十层以上的钢筋水泥楼,替代了小二层的木板楼;邻里打招呼,坐在沙发上编条微信就搞定,不必走出去,叩响别人家的铜门环。

变化是随处可见的,当然也包括了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

从陈福林开始,历任居委会主任上岗后都会仔细了解辖区的情况,这种担当有为的精神薪火相传,也传到了樊建华身上。

1994年,樊建华刚上任,就做了一件让人竖大拇指的事。那会儿,袁井巷刚刚回迁,巷内却没有安装路灯,晚上伸手不见五指。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樊建华经常骑着脚踏车,去路灯队找领导,跑了十多次,终于落实了10个路灯。

尽管平时琐事不断,但樊建华毫无怨言,毕竟跟第一届居委会相比,现在有专门的办公场地,条件好了太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居委会变迁的亲历者,樊建华感慨良多。她说:“陈福林他们那会儿,都是在家办公的,别人有事就上门喊。到了我们这届,有地方坐、有津贴拿。现在的居委会就更不用说了,直接电子化办公,谁家生病了,马上电脑上就弹出来了,工作效率非常高。”

70多岁的樊建华,管着“邻里值班室”的值班情况。前段时间有居民反映家里漏水了,她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叫社工上门查看,确定问题原因后,便喊来修理工。在她看来,当居委会主任是短期的事,但帮助居民、照顾大家庭,是一辈子的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凌姝文 摄影 江玥 通讯员 马敏敏 王芹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下午2点,樊建华挎个帆布袋来社区办事,现在她已经不当居委会主任了,但还是成员之一,管着社区里的“邻里值班室”。原居委会主作樊建华废除保甲制度上城区试点成立第一个居委会1949年10月23日晚上7点,西牌楼小学灯火通明,聚集了200多人。拉过黄包车的棉厂工人当选主任当场烧掉27枚保长公章手工业者、小商人、知识分子、公务员、工厂经理……第一批居委会的9名成员身份各异,除了居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其他人都是兼职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