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走进杭州“空港时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8-20 07:58   

更新区域空间 打造产业承载新空间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对此,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盘活存量,腾挪发展空间,力争三年盘活提升存量1000亩以上。

经测算,空港区域内约有近一万亩工业用地存量,其中50%左右在现行城市开发边界内,可盘活利用和改造提升的空间很大。近年来,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合计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000余亩,收储和拍卖存量企业土地700余亩,推动企业嫁接或主动盘活存量600余亩,落实项目10多个,部分已经投产,部分开工建设,部分正在报批。

多措并举地通过盘活存量后,需要把握趋势重新定位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就是在收储红山农场原金首水泥厂土地近700亩,联合周边工业区块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空港光电产业园也是如此,其土地是通过司法拍卖,收购南阳街道破产企业博士家居存量土地50余亩、建筑近4万平方米而来的。

与企业破产重振相结合。在恒逸完成红剑集团资产重振的基础上,招引香港第一产业集团对靖江街道某风险企业300多亩土地进行重振提升,项目投资达25亿元,建设现代智慧物流仓储产业园。在这些项目的嫁接提升中,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

与激发企业家转型积极性相结合,杭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多次通过会议座谈和上门交流的形式,引导企业家看到空港的优势和未来,激发企业二次创业热情,实现旧动能的“老树换新芽”。比如,积极鼓励位于红山农场的吉华集团发挥自有资金充足优势,对闲置10余年的200余亩存量旧厂区进行转型升级,建设“吉华创新产业园”和“吉华仓储产业园”。

“目前,空港区域企业家转型意愿强烈,在红山农场的座谈会上,企业家们表态只要政府有要求,只要产业有需求,他们愿意拿出50亿元以上的资金,腾出新空间,迎接新业态。南阳、靖江的企业家也通过相关渠道表达了类似意愿。”杭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说。

对于示范区内雨伞、卫浴等传统优势产业,空港积极谋划小微企业园,实现块状特色经济的转型升级。

提升城市功能 打造全国一流航空都市区

临空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于构建“港产城人”四者的有机融合。杭州在发展临空经济、建设航空城中,注重通过优先做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破解要素制约,来吸引更优质的产业和人才的集聚。

“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认为,航空大都市是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城市的建设中,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希望让产城融合成为城市的根本,让建筑形态成为城市的艺术,为此积极引入高端项目打造城市亮点工程,加快推进德信天空之翼、融信靖江、阿尔法城和中南空港城以及东航、圆通航空总部等具有临空特色的城市开发项目。

与此同时,示范区还在加快推进空港体育公园、江滨步道等生态环境工程,积极引进国际会展、外国语学校等教育、医疗、养老、文体配套项目,着力营造“宜居宜业”一流人居环境。

在全球化背景下,临空经济最终会成为一种真正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和生活形态。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等世界级知名机场形成的“现象级”空港经济区效应,已经证明临空经济的开放性和巨大的潜力。

根据规划,到2025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入驻航空公司将达到72家以上,力争完成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开展第四跑道前期工作,机场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140万吨以上,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未来,在杭州,我们将见证一个专注于集聚最外向的产业、建设最优美的城市、提供最高效的服务的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崛起。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倪 敏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作为杭州接入世界的重要端口和展示浙江形象的重要窗口,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正紧紧抓住2022年杭州亚运会筹备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浙江大湾区建设、杭州“拥江发展”等带来的机遇,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空港枢纽,集聚临空高新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一流开放高地,融入杭州、接轨全球,建设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标杆、亚太国际航空枢纽、全国临空产业高地、生态智慧航空都市区。获批两年多来,示范区紧紧依托机场,发挥比较优势,聚焦发展重点,对区域的引擎驱动作用日渐显现——2018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实现销售产值超1000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超350亿元,在获批的两年里平均增长超10%。根据规划,到2025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入驻航空公司将达到72家以上,力争完成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开展第四跑道前期工作,机场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140万吨以上,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临空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