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初鸣还“藏”着什么故事?
中初鸣遗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玉器加工作坊。在它西南方向1公里的杨墩遗址,也是良渚文化晚期的制玉作坊。而且,考古队员在位于两个遗址中间的田板埭遗址,也采集到玉料。
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区域存在由数个加工作坊一起组成的制玉作坊群。
根据考古发现,德清中初鸣制玉作坊群面积大,年代明确,虽然产品种类单一,以玉锥形器、管等小件玉器为主,档次比较低,但生产规模大。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中初鸣是目前发现的,最为集中的、面积最大的制玉作坊群,这给考古提供了研究良渚玉器生产方式很好的资料。
德清附近并没有发现玉矿,而这个地方集中生产良渚玉器,肯定和良渚古城的使用、技术支撑和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是和18公里外的良渚古城相配套的,一个专门化的玉器生产基地。
中初鸣玉器生产的方式,类似于金属生产,是一种远距离的、多方合作的生产模式,进一步证明了良渚古城和良渚文明,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成熟阶段。
方向明说,在中初鸣遗址已经找到了土台、灰沟、灰坑和墓葬等,数量虽然不多,但种类还是蛮丰富的。
接下来,考古队将进一步扩大发掘面积,确认遗址内土台的数量、规模,及墓葬、居址分布情况,同时也会开展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等相关研究。
针对中初鸣遗址发现的玉,接下来,也计划用成分分析等方式,和良渚遗址群、临平遗址群、海宁、嘉兴等地区的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同类器形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良渚文化时期的玉料来源、玉器流通、经济模式。
中初鸣遗址,位于良渚古城东北部,周边已发现杨墩、田板埭、下高桥3处遗址。随着长江下游国家大课题的开展,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区域系统调查,已经全面展开。今年,调查重点将以雷甸为中心,覆盖200多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