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博物馆今日开馆 12点起对公众开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08:14   

【11】龙纹白玉雕件:五代十国

头顶龙珠,回首望着尾部,龙鬃长飘,扁扁的眼睛,张着嘴巴,下唇尖扁,上唇上翘。相比于小小的龙头,刻满菱形鳞片纹的龙身显得有些粗壮,驾驭在五组如意形云纹之上。到了尾部,开始变得细长。

这条腾云驾雾的飞龙玉质纯正,构思巧妙,整体造型优美,雕刻很是生动传神。

龙纹白玉雕件光洁细腻、历千年而莹洁如初,色润如脂,非常难得。于阗国曾经向五代的后晋贡奉大量玉材,吴越国也向后晋贡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和金银财宝,后晋则回赐吴越国礼物。美玉加上吴越国匠人的高超技艺,才成就了这些传世的瑰宝。

【12】金发钗:唐天复元年(901年)

这个呈半球形的金钗,简简单单的两条细长圆柱形钗股和钗头相连,钗尾又圆又尖,色泽光亮。

这个金钗重有23.3克,对于当时来说,这样重的大头金钗是比较少见的。

和它一起出土的一共有11件金钗。其中有一对花色一样。

【13】嵌宝石铜舍利函:唐

嵌宝石铜舍利函是1986年在西天目山仙人顶出土的,尽管已经锈迹斑斑,镶嵌的红宝石、绿松石有些也已经脱落,不过这个铜制的舍利宝函上,仍然依稀能看出精美的纹饰,可以想象制造当初的精致华美、光彩炫目。

舍利函,是用来盛放高僧舍利的容器,而舍利在佛教中被认为是法力无量的神物,为了表示对佛虔诚的信仰,舍利被装入容器瘗埋供奉在塔中。

【14】福寿双全铜镜:清

在镜子出现之前,古人以水为镜。到战国时期,制作精美的铜镜开始出现,到秦汉,铜镜大量铸造和广泛使用。至明代,铜镜逐渐被玻璃镜所代替,铜镜铸造业开始衰落。

福寿双全铜镜镜面光滑、明亮,圆钮中心有一穿孔。铜镜表面有楷书“福寿双全”四个大字,中间有“五子登科”四个小字。

圆钮旁边那一长方印,印文为“湖州薛仰峰造”,介绍了它的产地,湖州一直以来是铜镜的产地,吴越国处于当时金属加工工艺比较领先的地位。

吴越国时期金银矿产的开采少有文献记载,但是历年向中原朝廷进贡和吴越国王室自用又需要大量的金银器,来源除了部分自产、赏赐所得外,部分可能来自通商和贸易。在此过程中,互通有无,增加收入,反过来又能促进制瓷业、丝织业和造船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5】原始瓷提梁盉:战国

1990年在太阳枫树岭村出土的原始瓷提梁盉,仿的是青铜提梁盉造型。这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或是用于调合酒的浓淡,兼可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沿用至战国。

这个原始瓷提梁盉圆口方唇,圆肩圆腹,平底,有三足。在肩部的位置有一圆体提梁,提梁一头是实心的鸡头流,没有实用价值,提梁另一头是鸡尾。

原始瓷提梁盉施青绿釉,不过基本上已经剥落成素体,盖面布满凝釉点,胎呈淡黄色,比较细腻。总体来说,纹饰复杂精美,近前细看,可以看到肩部、上腹、下腹、底部都装饰有纹样。

来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伟芬/文 李梦蝶 凌许予/音频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