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也要加快推进邻里中心建设
“在我看来,未来社区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而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未来社区的建设基础,是杭州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 科协界别政协委员吴正建议,应该科学划分生活圈并合理确定建设项目。
比如说,充分考虑新老区域的差异,根据差异分类进行规划导引,将居住人口较多、社区相对集中的城市区域纳入到重点打造的范围。同时,根据区域内长期人口主要聚居地为核心,15分钟主要活动距离为半径,将全市分别均匀划分为各个独立的“15分钟步行生活圈”。
对打造居民“15分钟生活服务圈”,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民建界别政协委员寿遐说,加快推进杭州的邻里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寿遐建议,在邻里中心建设中,要强化其服务功能,规划、设计、理念要超前,符合城市国际化的要求,“比如,社区大食堂、医疗康养中心、阅览室、体育健身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商业中心等,各种功能融合为一。”
智慧养老是智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界别政协委员王景峰建议,搭建市域一体化的市、区两级智慧养老平台,“区级平台重点解决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业务管理问题;市级平台主要解决全市养老服务数据采集,数据存贮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全市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个标准的方式,完成杭州智慧养老的升级改造工作。”
要让老年人有地方可学、有内容可学
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得开心
杭州老龄化比全国平均提前了11年,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打造杭州养老样本,直接表现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在老年大学招生火爆的背景下,民进界别政协委员杨敏建议,应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在图书馆、少年宫、社区、高校等地开设老年课堂。
学什么?各界别委员集思广益,讨论出四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分别是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心理教育。
总工会界别政协委员毛爱东举了个例子:“杭州有一对老夫妻,两人住在破破烂烂的小楼里,每月退休工资加起来8000块,但是一年购买保健品的开支足有20万。”他认为,政府应重视开展老年人法制教育,向老年人传授必要的法律知识。结合老年人不爱被动受教的心理,主动结合社会热点。
“前几天很火的《啥是佩奇》,反映了农村老人与城市子女后辈之间的代沟,可能会让很多老人感同身受。但这部影片也引起了法律人士的关注,有律师开始担心影片是否涉嫌侵权。”毛爱东认为,这个热点非常适合列入老年人的法制教育课程。
再来看老有所乐。政协委员章碧珍认为,发展老年教育应该尊重差异化教学需求,老人们喜爱戏剧影视,那就编一台好戏寓教于乐。
她说,老年人的晚年获得感,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应该发挥老年人才的作用,让老人担任老师,定期展示他们的优秀成果,让他们感受到“老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