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社工有何不同?
要掌握专业方法,这样在工作中更有着力点。——社工高惠青
如今,随着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充实到社区社工队伍中,社区工作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现在在社区做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方法。”28岁的社工高惠青在2013年加入杭州滨江区新州社区,主要负责社区帮扶救助工作。
这是一个成立于2012年6月的新社区,社区新、社工新、居民新,给社区服务管理带来新挑战。3年前,社区作为滨江区试点打造“智慧社区”,推出“全能社工”。经过相关培训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原本需要10名社工负责才能办理的23种证件,现在由两名“全能社工”就能搞定。
“全能社工”实际上对社工的要求更高了。“居民来办事,劳动保障、城管、计生、消防、助老助残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不论涉及哪块业务,都要略知一二。”高惠青说。
那段时间她和社区其他同事如同“海绵体”,只要没有居民来办事,就不断补充各种知识。苦尽甘来,“现在每个月就在敞开式服务台轮值一周。”高惠青说,这其实也为自己争取了更多时间去学习社工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投入到帮扶救助的项目中。去年6月,她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社会工作师证书。
要拿到一本社会工作师证书可不简单。去年,我省报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人数达30248人,但通过考试仅有3958人,相当于每7位考生中只有1人“通关”成功,顺利拿到了证书。
“掌握了专业方法后,可以在工作中更有着力点。”高惠青说她曾遇到一个居民,因病致困,“当时第一次来社区办公室时脾气特别暴躁”,她采用了“个案工作”这种社会工作方法后发现,这名男子没有工作,家里又有老人瘫痪在床,突然得了尿毒症需要花30万元换肾。
“急需帮助,我理解他的情绪。”高惠青一边帮他申请区里困难补助,一边聊天开导。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接受帮助,男人主动对之前过激的行为表达了歉意。如今看着他逐步接受治疗,高惠青心里头也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像高惠青这样的专业社工已经越来越常见。近几年,浙江各地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步伐也不断加快,截至2017年10月全省共开发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13357个,其中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11475个,领域涵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等各方面。
相关高校也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用得上、接地气”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我省已在多所院校中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等均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
去年10月10日,杭州西湖区和浙江工业大学还联合成立全省首家社工学院——西湖区社工学院,50多名社区工作者作为第一批学员,将在学院内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通过考试获得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