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喝腊八粥。
可能没有哪个城市,会像杭州这样,对一碗腊八粥寄予这么高的热情,进了腊月,就开始算日子,一定要喝上一碗灵隐寺的腊八粥,才算过了一个正正经经的腊八节。
可能也没有哪一个寺院,会像灵隐寺这样,年年腊月初一就开锅,大锅一刻不停,一直熬上8天,认认真真熬出30万碗腊八粥,统统免费,送给杭州市民喝。
这两年,灵隐寺一边熬粥,一边还在做一件事情——给腊八申遗!
还真办成了!
灵隐寺成立了一个“浙江灵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把腊八节的传供法会、讲经法会、腊八粥,和灵隐寺腊八节习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诗词文赋、民间传说,甚至包括腊八粥的配方、做法等,打包在一起,共同申遗。
2016年,“灵隐腊八节习俗”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2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说了,申遗的路才刚刚走了一半呢。今年,还要接着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的目标,是打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缘起 北宋时杭州人就开始喝腊八粥
杭州人老底子说,腊八粥是“打斋饭”,意思是以前僧人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里。食之有余,就将饭菜晒干收藏。到了腊八节的早上,熬成粥,回报大家。
实际上,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本行集经》里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六年苦行而毫无收获。有位牧羊女供养了他,让他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参悟,最终证道,这一天,刚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寺院每年在这一天用米、谷、枣、莲等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感恩信众,僧人们也开始在这一天,向信众施粥。
再后来,这一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