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送WiFi到工地,融化城市建设者们的乡愁
刘军华终于不用裹着缀满了白色石灰点的厚棉服,跑到3公里外的商场、地铁站里蹭网了。就在几天前,由杭州市建委发起的“送WiFi到工地”的活动,进入了刘军华所在的钱江世纪城某项目工地,“现在每天可以免费上网一个小时,超过1小时只要花1块钱,就能上网一整天,用一天算一天。”这让曾经辗转其他城市打工的刘军华感受到,“杭州跟其他城市不一样。”
眼下,这项切切实实让打工者感受到“不一样”的活动,正在杭州全面铺开。预计到今年4月,这些WiFi设备将覆盖全杭州200个建设工地。
昨天下午刘军华像往常一样,5点从工地下班之后就回到了居住的工棚,回宿舍洗了把热水脸,衣服都来不及换,就给家里拨了一个视频电话,“你们吃了吗?今天家里忙不忙?”
就像之前在网上突然火起来的上海民工葛远征在地铁站蹭网打电话一样,“我们在手机上也看到了这个视频。我们之前就跟他一样,下了班吃完饭就去边上的商场或者地铁站里蹭网,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聊一聊。”刘军华说。
在工地上,像刘军华这样会去“蹭网”的打工者不止一个。他们“蹭网”,是因为“不舍得花太多钱买流量”,又“想家,想和家里人说说话”。
“之前我没有流量,一般都是打电话简单聊几句,就这样一个月都要花50多元。家里开销大,也不舍得花太多钱。”刘军华说。
这个WiFi,把刘军华和河南老家的亲人连接了起来。
“现在每天都会和家里视频一会儿,这样他们也放心,我也能看看他们。快过年了,家里每天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窝在床上打视频电话的刘军华开始和家里人盘算着过年的事情。
这个WiFi覆盖的范围,正从刘军华的周围扩散开来。
“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在各个建筑工地设点,目前已在30个建筑工地完成了布局。”该活动负责人杜启芳透露,预计到今年4月,将在全市200个建筑工地推广。
WiFi为这些打工者带来的改变,也越来越多。
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提供免费WiFi设备,“让他们能够和家人视频聊天,浏览新闻、看电视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而且没有经济上的负担。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一些培训技能课程也融入到这个项目中。”
这让刚来杭州才一年的蔡雷觉得,“杭州这个城市很温暖,让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现在杭州的发展很快,我要带家里人来杭州看看。”工友张常林也觉得,杭州“毛好嘞”。
推荐阅读:
刘军华:今年45岁,河南人,在杭州3年了。之前跟家里一般都是电话联系,一个月话费50元左右,也没有网络流量。原来下了班就是打牌。现在使用这个网络后,可以跟家里视频聊天,晚上下班也可以看电视,看一些新闻节目,牌也不打了。
张常林:今年43岁,贵州人,在杭州一年了。之前平时跟家里都是微信联系,一个月话费加网费要138元,流量也不敢用来跟家人视频聊天。娱乐方面就找免费WiFi下载电视剧,再回宿舍看。现在有这个网络后可以随时在线看,现在话费也只要58元一个月了。
蔡雷:今年25岁,安徽人,来杭州一年了。原来是在上海打工,之前也跟家里联系不多,话费每月差不多80元,一个月也只有500M流量,平时也不够用。现在有了WiFi后,常常跟家里视频聊天,沟通也多了,下班以后也经常回宿舍看看电视。
记者手记
WiFi的另一头 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温暖
前不久,台湾诗人余光中逝世,《乡愁》再次刷屏。恐怕只有异乡的游子,才能体会到那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舍不得花钱买流量,但想和家里人说说话。”这确实是很多新杭州人的心声,原因很简单,收入不高,开支不小,每月50元—100元的话费省下来,一年下来,也可以让老家正在读书的孩子吃好一点、穿暖一些。
而此次杭州推出的“送WiFi到工地”活动,连接起了这些城市建设者们和他们的“全世界”。以前,下班了就围在一起打牌、喝酒、聊天,现在他们可以跨越千里,“和家人相见”。从葛远征在地铁站蹲着蹭网,到杭州“送WiFi到工地”,这个小小举动的背后,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文明的高度。
一直以来,杭州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少爱心,也不缺少温度,从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到图书馆为拾荒老师塑雕像;从公园的免费开放到无现金城市建设;从漂流书亭到爱管闲事的“武林大妈”……文明的高度是这些细节筑起来的,城市也因为他们而变得美好而温暖。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如今,“送WiFi到工地”活动又为城市温度再添了一份光热,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覆盖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类似的活动越来越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