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拥江发展”杭州要学别人但不要跟着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17 07:35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

    “拥江发展”杭州要学别人但不要跟着走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建军:

    打造沿江发展的 城市带、产业带、旅游带、交通带、文化带和民生带

昨天上午,继李晓江主旨演讲后,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贵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军,也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李贵才

我上小学时有过一个本子,里面有杭州西湖,我现在依然记得。从那时直到现在,我都认为杭州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城市。

杭州的优美景观不单单是美,美中带着高雅;杭州的文明很清澈,每一个普通的市民到我认识的人都是这样;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的发展总是那么淡定,说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概括得非常准。

从各方面看,杭州都是超大城市了。现在的杭州有了更高的空间发展需求,拥江发展。

我今天借深圳,聊聊发展路径的问题,希望对杭州“拥江发展”有所参考。

深圳如何从2.7万人口的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超大城市

一个城市的崛起,动力主要取决于区位优势能不能转化成现实的发展动力。

深圳早期区位优势是特区政策和紧挨着香港。首先是充分利用了国家政策,从1982年7月起,两万工程兵来到深圳,这两万人是中国最好的劳动力,统一的工程兵,全都是年轻小伙子。

深圳还挖掘了国家最好的公务人员。从1982年起,四年间国家允许深圳从中国内地大中城市调干部,公务员、教师、医生来了两万多人,相当于深圳本地干部的4倍。还有就是国家最好的企业,从1980年到1985年,深圳市与国务院25个部委和全国省市自治区开展内联,兴办企业2300多家,投资56亿,来的工程技术人员1.2万人。企业有了,劳动力有了,管理者有了,这个城市就动起来了,这一动,对岸的香港人也开始行动,到深圳投资。

城市优势启动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城市发展必须寻找劳动要素,现在我们叫人才。深圳有各种各样的创新,都是来自于一群鲜活的人。

发展布局上,深圳不是摊大饼式的发展,是从和香港挨着的口岸,罗湖、上步、沙头角、蛇口片区先起步,进而带动周围的发展,最后形成带状组团格局形态。

说个小插曲,1996年我们做深圳总规,总规做得很漂亮,但很快出了问题,特区外的组团发展不是很成功,也就是说,不是说你确定了组团结构,你的开发就一定能够实现,重点是你的开发模式,交通、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都要及时跟上,这才能集聚人口,带动一个个功能区的形成。

深圳发展的原始动力是移民文化

城市文化特质是城市发展的内核,有什么样的城市文化特质,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我想重点说说深圳移民文化的空间张力。这是我昨天晚上刚刚加的,因为昨天看了杭州,看了钱塘江,感受到了杭州的文化特质。

深圳和杭州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深圳在80年代人口不到3万人,90年代到了168万。移民文化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我中空感和强大的包容力。这些外来移民与当地的居民缺少传统的文化联系,没有历史包袱,也没有传统的自我优越感,所以不排外,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向别人学习,求得发展。

因为他们离开了本地,很快革新或者超越了原来的文化,形成了具有强大包容力的新文化。他们的人际网络是遍布于全国和世界的战友、老乡、同事,这种移民文化,为特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深圳的一切创新和活力几乎都源自这一内生的文化特点。

杭州要多考虑自身的特质

学习别人 但不要跟着别人走

一个城市如果在更高的层面有了政策制度,你的发展机会就来了。这个城市如果再能够善于利用这些措施实现创新,城市发展强大动力就形成了。

我想说的是杭州在“拥江发展”的时候,可以考虑自己的特点,学习别人,但不要跟着别人去走。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摄影 江玥 葛亚琪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上午,继李晓江主旨演讲后,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贵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军,也分别做了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