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泪流满面。
传家
四代家书:一面承载家风家训的镜子
事实上,黄美先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除父母外,他的外曾祖父、外公、外婆也都是知名学者。
黄美先的外曾祖父是晚清名家朱香晚先生,曾任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教员,还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同大学(后拆分并入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等名校),长于诗文,尤其精通音乐学和训诂学,是中国文学专家。
黄美先的外公朱凤美是著名科学家,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外婆徐先志是原南京中央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为传承先辈精神,黄美先的名字各取了外公、外婆名字中的一个字。
如今,黄美先还收藏着四代人之间的数百封家书。“这是我最珍视的家庭财富,家书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是家人间互相交流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亲人的笔迹就是一种情感。”
黄美先说,从小他就知道家里的习惯。那时候,黄美先姐弟三人与父母、外婆住在杭州灯芯巷,外公则在南京搞研究。虽居不同城,家人间每周必致书信。每周,朱凤美先生都会给家里来信,有时候会单独给每个亲人写信,甚至连家里的保姆都会关照到。黄美先记得,有一封信里,外公就问起保姆的脚伤有没有去看;还有一封信里,外公写道:“她的服务精神简直是我们的模范,她细心,懂得如何叫人满意,这一点便是自我牺牲的精神,而自我牺牲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外公甚至建议,既然保姆可以教导我们,不妨叫她“老师”,而不是“阿姨”。
黄美先小学时期,每周六晚家里都要开家庭会议。会上,每个人先做自我批评,大人也不例外。因此,在这个家庭里,下到几岁的孩子,上到90多岁的老太太,彼此之间没有代沟。
黄美先的母亲朱圣禾女士今年96岁,去年,她受南京大学校友会之邀,去做一场讲座。讲座结束时,一位年轻教师问:“朱教授,您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您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朱圣禾女士回答:“我的孩子也没什么优秀的。我觉得,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教育好自己,这是教育的秘诀。”
至今,朱圣禾女士仍保存着父亲朱凤美先生写的数十本日记,以及母亲徐先志女士的手抄英文教学笔记。“亲情正是一种动人的力量。”黄美先说。
征得黄美先的同意,我们摘抄了四代人之间部分家书中的句子。这些句子或古朴,或直白,或情真意切,或语重心长,长辈对晚辈也使用敬语,更令人诧异。一字一句,虽是亲人间的密语,却比网络上盛行的“鸡汤文”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