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7月份可以对外开展嗅辨鉴定
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监测分公司去年6月挑选实验室人员送训,刚好考出了一支满足开展检测实验条件的“嗅辨小组”——包括1位判定师和6位嗅辨师。李碧科是唯一的判定师。
嗅辨师主要任务是嗅辨和鉴别各种气味和等级。之前由专业人员用采样桶或采样瓶现场收集气体样品后,由判定师在配气室对样品进行各个等级的稀释配比,再嗅辨,得出结论。
嗅辨师们对于臭气是否超标的判定,是有法律效力的。作为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如果嗅辨实验确认异味超标,结果将提交相关执法部门,依法责令治理。
到现在为止,供排水监测分公司的“嗅辨小组”,还没有对外开展业务,预计到7月份,就可正式挂牌对外开展嗅辨鉴定业务,除了协助环保部门进行空气检测,还可以承接个人或者企业的检测项目。一次嗅辨检测,目前市场定价在千元左右。
嗅辨师是怎样工作的?
快报请嗅辨师们做一次实验
上周末,我们来到供排水监测分公司,和嗅辨师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嗅辨实验。
来到实验楼的天台,我们拿了一瓶花露水,在空中一阵乱喷。一位检测人员在现场采集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数据,两位检测人员把约40厘米长、手臂粗细的真空玻璃采样瓶,举到鼻子的高度,打开盖子,“嗤”一声轻响,完成了采样。
“天台上风很大,花露水味一下子吹没了,今天取到的气味会比较微弱。”嗅辨师孙军波给出第一判断。
采集到样品气体后,李碧科马上进入配气室。
“采样后一定要在24小时内完成嗅辨,哪怕深夜12点采样回来,也要赶快实验。因为气味有可能会变化,或者黏附到器皿内壁等。”他说。
实验室温度在17-25℃、湿度在40%-70%,还要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他要把活性炭过滤的洁净空气灌装到密封的塑料袋里,然后用针筒抽出一定比例的样品空气,打入其中一只塑料袋里。
每个嗅辨员的每次嗅辨,都会拿到3只密封的袋子,其中只有1只混入了样品空气,其他两只袋子里是干净的空气。嗅辨员要做的就是把这只袋子闻出来。
稀释10倍 我什么也没闻出来
摄影记者闻对了一次
4位专业嗅辨师几乎全都闻对
4位专业嗅辨师,和我以及摄影记者,凑足了6人嗅辨小组,来进行这个实验性质的嗅辨检测。
嗅辨师们坐在独立的嗅辨室里,互不干扰,用手轻按袋子,让气体缓缓出来对着鼻子,然后把答案告诉判定师。闻对了有味道的袋子,就在相应的表格中画圆圈,闻错了画叉,闻不出来就画三角形。
第一次实验——稀释10倍。每位嗅辨师要闻3次,每次都是3个袋子。
每位嗅辨师闻得非常快,基本上凝神一闻,就有答案了。
结果,我自己拿到袋子的时候,轻轻一挤,只觉得一股凉凉的气流直冲鼻子!
我顿时蒙了,什么味道?哪有什么味道?就觉得有一股小微风,钻进鼻腔里还有一点痒痒的,完全感觉不出味道啊!
我捧着三个袋子使劲嗅、反复嗅,什么也闻不出来!
简直无法接受,平时我还算是鼻子灵光的人啊!
我又嗅辨了两次,一共9个袋子,7个闻不出来,2个闻错(其实我是蒙的)。
可是,判定师李碧科悄悄告诉我,4位专业嗅辨师几乎全都闻对了!他们加起来12次嗅辨只有1次闻错的。
摄影记者严嘉俊参加嗅辨,刚开始也闻不出来。
后来,嗅辨师孙炎告诉他:“气味稀释后,不会再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你如果想着花露水味去闻,肯定闻不出来!你闻到的应该是一种淡淡的异味,说不上是什么味道,只是感觉和纯净的空气稍微有点不一样!”
严嘉俊三次实验里面闻对了一次,一次闻错,一次没闻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