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去浙大紫金港“拈花惹草”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1-03 07:26   

    《浙江大学紫金港植物原色图谱》新书发布,校园植物标本展正在进行中

白英标本“M171”

  912种植物。

  这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目前已被调查清楚的植物种类,这也是逛一圈紫金港校区,常常会被你忽略的隐秘世界。

  日前,一场和植物有关的展览正在紫金港校区进行。由浙大生命科学学院傅承新教授团队主编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植物原色图谱》新书发布,同时团队策划、启动了这场紫金港校园植物标本展,地点就在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一楼,展览将持续到1月20日。

  团队里的赵云鹏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些植物背后的故事,其中两株植物真的很有说头。

  白英

    它竟已年过古稀

    见证了浙大变迁

  赵云鹏带记者到浙江大学植物标本馆的标本库里参观,那里有近10万份植物腊叶标本,由浙大师生采集自全世界各地。

  走廊上,堆着一摞摞吸水草纸、瓦楞纸和木质标本夹。“这就是野外采集标本时需要的一些工具。”赵云鹏就地蹲下,快速地模拟了在野外制作一份植物标本的第一个过程:在一块标本夹上,铺上一片瓦楞纸,再覆上一张吸水草纸,然后放上新鲜植物标本,再盖上一张草纸,一张瓦楞纸,如此重复,最后覆盖另一块标本夹,用绳子将这套标本夹捆得尽可能紧固、平整。

  即使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浙大人也没有忘记用标本记录历史。赵云鹏小心翼翼地从标本库中拿出一件1940年采集、制作于贵州湄潭的标本。

  那是一株结果时的白英植株标本。采集时正值抗战期间,浙大西迁至贵州湄潭。想必当年,它也是在这样快速、娴熟的手法下,被保存了起来。

  虽然白英标志性的鲜红果子已经褪尽色彩,但整株植物风韵尚在,干枯的果子显现出不同层次的暗橘、大地色,绿叶变成浓墨绿。

  白英是秋末结果的植物,极有可能见证了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到湄潭讲学的情景。

  李约瑟回到英国后,在《自然周刊》上发表文章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它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就是那个时候,李约瑟把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相提并论,称浙大为“东方剑桥”。

  如今落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标本馆里这株白英,很可能经过这样辗转的身世变迁——

  它生长在湄潭,被植物学家采集后,保存在西迁时位于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内;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它跟随浙大师生东归杭州,进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路求是书院旧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白英和许多共同保存在生物系的标本分离。时为浙大生物系植物学教授的王凯基,带着2000多份植物标本到复旦大学,仲崇信教授则带着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一批标本,前往南京大学任教;

  白英和剩下的植物标本又被分成两批,分别保存在杭州的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和浙江农学院。据赵云鹏考证,这株白英当时留在了浙江师范学院生物系;

  1958年,它进入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学院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

  2006年,在傅承新教授的领导下,团队将老杭大、老农大标本室里的七八万件植物标本搬迁紫金港校区,重新归并到一起。“许多标本经历了花甲之年,有些已经在箱子里被虫吃掉,只剩光杆子。”

  2013年开始,赵云鹏带领学生团队整理标本,发现了这株保存完好的白英标本,标本上挂着一张标签,写着“M171”。“这是标本采集号,含有采集人的信息。”

  M是谁呢?

  “当时陆陆续续、零零星星发现了大约250份从湄潭带回来的植物标本,它们采集于1940~1946年期间。”随着标本数据的积累,赵云鹏团队一点点找到了M的线索。“这是一位名叫莫熙穆的老师采集的,‘M加编号’是他的书写记录习惯。”除了莫先生,其他两位参与采集标本工作的教师,分别是何天相和后来担任过浙大生物系主任的吴长春教授。

  “很可能西迁时,莫先生还是助教,所以没有在正式的档案中记录下他的身份。”赵云鹏说,莫先生后来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第一任系主任。

推荐阅读:

重度污染!杭州启动大气重污染Ⅳ级预警

太惊奇!杭州深藏不露的医疗"黑科技"

1月1日至1月31日杭州30个隧道进行循环夜间养护

杭州检验检疫局 首次截获检疫性杂草法国野燕麦

1月5日至9日 2017年杭州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等你

    火棘

    它被称为“救军粮”

    靠着红色吸引鸟儿

  赵云鹏团队目前已经调查了紫金港的912种植物,他们选了其中737种编入《图谱》。

  “植物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标记,经过植物学家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又具有了人文元素,植物标本馆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自然和文化宝藏。”

  赵云鹏从读博期间就开始调查浙大紫金港校区里的植物。这位温文尔雅的教授最乐于做的事是“拈花惹草”。“上学的时候,每天吃饭都背着相机。从大食堂走回实验室,一路边看边拍,有时候就采集一些标本。15分钟的路,常常要走1个钟头。”

  寒冬腊月里,紫金港校区里也有几百种植物可以观赏。它们外表的形色和内在的智慧,都值得人类歌颂。

  比如冬天很常见的火棘,每粒果实大约有六七毫米,红红火火,长得喜庆。

  赵云鹏告诉记者,火棘可即食,古代荒年或者遇到战争,是可救急救灾的食物,故称救军粮。

  这跟豆子差不多的食物能当粮食吃?

  “比吃树皮强多了。”赵云鹏说,火棘富含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还有淀粉,味道像山楂一般酸甜。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物种。红色果子之所以进化成这样的色彩和尺寸,包含着它们家族的生存智慧。

  植物一生的使命是想尽办法繁衍后代和传播种子,但是它们不能挪动,要怎么传递?火棘的方法是寻求鸟儿的帮助。

  它红得这样好看,是因为即便在冬天白雪皑皑,它也能让出门觅食的小鸟一见钟情;它的果实这么小,正适合鸟儿一口一个,一次欢乐地吃一堆。

  火棘有鲜美的果肉,专门供鸟食用、吸收营养,但得保证种子的部分不能被鸟给消化掉。所以火棘种子的壳有一定硬度,不会被鸟类的嗉囊磨碎。在鸟儿吃下果子之后一段时间,它们才能被排出。到那个时候,鸟儿已经飞越了一定的距离。

  新年里,大家不妨去浙大紫金港校区“拈花惹草”吧。

推荐阅读:

西复线今天正式开工 杭州“二绕”真的来了

重度污染!杭州启动大气重污染Ⅳ级预警

新买的手机里存有别人的照片 我买到翻新机了?

杭州检验检疫局 首次截获检疫性杂草法国野燕麦

1月5日至9日 2017年杭州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等你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章咪佳/文 赵云鹏/供图  编辑:余彦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