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6
都市快报上的一部雾霾简史
作为“雾霾”概念的“霾”字,第一次出现在《都市快报》上,是2002年11月13日第5版。
2002年11月12日,杭州许多地方从早到晚都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有读者打进快报热线来问:“是不是哪里的化工厂出事了?”当时,市气象台解释,这一现象是“霾”。
这可能是“霾”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报道里,当时,对“霾”这个词还专门做了注音:音mai,同埋。
2003年1月12日,快报头版报道,杭州市气象台宣布:杭州将在全国率先在气象预报中加入“能见度”这一要素,而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之一就是霾。
2004年10月13日第10版,快报的气象报道中再次出现了“霾”的身影。当时的新闻报道里写道:“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杭州每天都有霾出现”。
2008年3月28日第14版,快报报道了浙江气象台将“霾”作为新的气象预警信号进行发布。从2008年开始,气象台将新增三种气象预警信号:暴雪、干旱,还有霾。
2011年2月18日A05版报道,杭州在馒头山建立了一个“雾霾天气监测中心站”,并且打算在萧山、余杭及五个县(市)建7个雾霾天气监测子站。监测站可以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分、形成原因、如何形成等。
2011年12月8日A05版报道,据市环保局数据,2001年杭州灰霾天气有12天。2008年是158天,2009年为160天,2010年为129天。
当时,杭州已有包括朝晖五区在内的7个PM2.5监测点,这些监测点都在全天候实时对PM2.5进行监测。
再接下去的日子,有关雾霾的消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报道里。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