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能见度很低 主要是雾 不是霾
昨日下午4点,杭州钱江路边高楼的高层都看不见了。记者 许康平 摄
昨天的杭州,雾气弥漫。昨天早上6点,杭州的能见度为602米;晚上6点,能见度为450米。这样低的能见度,几乎持续了一整天。杭州一般天气好的日子,能见度会有20公里左右。几百米的能见度意味着从窗户望出去,可能连对面的那幢楼都看不到。
对于这样的天气,人们都显得略有点“惊慌”。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人说:车子开到了西湖银泰,还看不到吴山的影子;有人站在滨江15层楼高的地方,说想拍张钱塘江的照片,窗户擦了又擦,发现还是灰蒙蒙一片;而更多人晒出来的自拍照,不再是以往常见的45度仰角美,而是一双双戴着口罩迷茫的眼睛……
昨天早上7点,中河高架上的车辆在雨雾朦胧中行驶。 记者 陈中秋 摄
这两天,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在内的地区,被严重的雾霾笼罩。重度霾面积超百万公里。华北数十个城市启动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有一位姓张的网友,经常来往于墨尔本和北京。他乘坐的航班原定昨天早上6点到达北京,因为北京雾霾太多,飞机无法降落,昨天凌晨4点半左右,他备降在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被远方天气困住的,还有各种快递包裹。
12月17日,杭州的罗先生在网上买了一个车用除尘刷,4天过去了,包裹一点消息都没有。昨天,他上网一查,发现从12月17日19:19,他的快递就一直滞留在北京分拨中心没动过。快递信息上说:“由于雾霾影响,包裹可能延时,请谅解。”
昨天傍晚,在顺丰、中通、韵达等快递网站,都挂出了“关于华北、华东、西北、华中等地雾霾天气时效调整的温馨提示”,其中,顺丰快递还给出了具体延误时间,在预警期间,进出以上地区的快件时效预计在原基础上延后0.5-2天。
雾霾,就这样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心情。
昨天,当城市陷入一片朦胧时,很多人都在问:杭州到底遭遇的是雾还是霾?
昨天的杭州,其实主要是雾。
昨天,杭州一直在下细细密密的雨,小雨下不停,空气里饱含了水分,于是就形成了既是雨、又是雾的“雨雾”。从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来看,昨天一整天,杭州的AQI指数基本都在“良”的范围内。
其实,前天晚上,杭州的空气质量一度不太好。12月19日晚上10点,杭州的PM2.5浓度最大值达到了150微克/立方米,属于“轻度污染”范围中的最高值。好在,昨夜开始下雨,对污染物起到了一定的沉降稀释作用,所以昨天上午开始,杭州的空气质量开始转好。
不过,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今天晚上开始,有一股冷空气将从北往南影响浙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博士王晓元说,“年度大霾”也将随着冷空气南下,一起光临杭州。最大的可能,是今晚就到。
预计今天晚上,杭州会先从“轻度污染”起步,然后到了明天上午,可能会更严重一些,会达到“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之间。
不过整体来说,这次的整个过程以“轻度污染”为主,而且它对杭州也只是“经过”,来得晚、走得快,到后天中午以后,随着污染物扩散浓度减弱,霾就会离开杭州,继续往南,转向下一站。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2002-2016
都市快报上的一部雾霾简史
作为“雾霾”概念的“霾”字,第一次出现在《都市快报》上,是2002年11月13日第5版。
2002年11月12日,杭州许多地方从早到晚都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有读者打进快报热线来问:“是不是哪里的化工厂出事了?”当时,市气象台解释,这一现象是“霾”。
这可能是“霾”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报道里,当时,对“霾”这个词还专门做了注音:音mai,同埋。
2003年1月12日,快报头版报道,杭州市气象台宣布:杭州将在全国率先在气象预报中加入“能见度”这一要素,而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之一就是霾。
2004年10月13日第10版,快报的气象报道中再次出现了“霾”的身影。当时的新闻报道里写道:“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杭州每天都有霾出现”。
2008年3月28日第14版,快报报道了浙江气象台将“霾”作为新的气象预警信号进行发布。从2008年开始,气象台将新增三种气象预警信号:暴雪、干旱,还有霾。
2011年2月18日A05版报道,杭州在馒头山建立了一个“雾霾天气监测中心站”,并且打算在萧山、余杭及五个县(市)建7个雾霾天气监测子站。监测站可以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分、形成原因、如何形成等。
2011年12月8日A05版报道,据市环保局数据,2001年杭州灰霾天气有12天。2008年是158天,2009年为160天,2010年为129天。
当时,杭州已有包括朝晖五区在内的7个PM2.5监测点,这些监测点都在全天候实时对PM2.5进行监测。
再接下去的日子,有关雾霾的消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报道里。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