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城市新闻
 
 
冷空气来袭 本周杭州最低气温回到个位数
2016-11-07 07:46:16 杭州网

今日立冬 温补养阴的食物可以吃起来了

蓝天、白云、阳光、微风……过去的几天大家过足了“秋高气爽”的瘾。不过,今天开始阳光就要和大家暂别,新一轮的冷空气也踩着立冬的点来“报道”,本周最低气温要回到个位数,大家保暖的衣服又要翻出来穿上了。

天气

冷空气影响,本周多阴雨天气

最低气温回到个位数

太阳一“露脸”,气温自然不会太低,杭州市气象台说,上周六杭城气温升至25.6℃,为近期最高温度。昨天最高气温虽然没有打破周六的记录,但是也有24.4℃。

虽然阳光给了几天“颜色”,但是秋衣秋裤还是别忙着收起来,市气象台说,目前北方有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受其影响,今天夜里开始全市有一次降温、降雨和北风增大的过程,降温幅度可达6-8℃,后半夜到明天平原地区最大偏北风5-6级,江湖水面可达6-7级大风。

不仅如此,这股冷空气有助攻手,就是今年的23号台风“米雷”和紧接着的台风胚胎。

@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台风“米雷”已经确定向东北方向移动,不会登陆我国。但它会让寒潮在我国东部南下得更深。而孟加拉湾旋风胚胎90b会进入我国云南、四川,作用比“米雷”更大,它不仅会让寒潮在我国西南地区南下更深入更充分,还会给南方送去大量水汽。

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本周雨水又要滴滴答答下起来了,大家出门别忘记带上雨伞。气温也降低不少,其中周五、周六最低气温仅9℃左右,大家要及时调整衣着,谨防感冒。

节气

今日立冬要“补冬”

温补养阴的食物可以吃起来了

和冷空气一起来的还有今年冬天的首个节气——立冬。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会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我们获得太阳的辐射量就会越来越少,但由于地表在夏天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这个时候一般还不会太冷,但随着冷空气的频繁活动气温逐渐下降,容易形成“三日寒、四日暖”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

不过,立冬不代表杭州冬天就正式开始了,气象学上对入春、入夏、入秋、入冬都有实际数值上的标准,分别以10℃和22℃的日平均温度为界。高于22℃为入夏,10至22℃之间为春秋,低于10℃为入冬,而且要持续在5天左右才行。市气象台表示,杭州一般会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才会入冬。

虽说杭州还没有入冬,但是离冬天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这个时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渐渐进入冬眠状态。人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这个时候是进补的最佳时期。

大家饮食上主要以温补养阴为主,多吃黑色食物,不宜吃生冷食物,以免阳气受损。另外,要多喝热水,如生姜红糖水。特别是脾胃不好,容易胃着凉、大便稀、肚子痛的人,喝点姜汤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不同的体质也要有所区别,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吃些温性的食物,如牛羊肉、狗肉、桂圆等;阴虚体质的人,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苦能清热,可以吃些酸苦食物,如山楂、酸梨和饮用苦丁茶、菊花茶等,同时,还可以进补性味咸寒的动物性食品,如甲鱼、海参、烤鸭、乌鸡等。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许成慧    编辑:郑海云    
     图库
山乡秋色
济南举办菊花展
人生璀璨如烟火
韩总统朴槿惠对国 ...
李安《比利·林恩 ...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11座站点位置公布
·杭州市119宣传月活动启动
·文化消费投资要把握哪些机会?这场年会告诉你...
·孩子防龋齿 3岁、6岁和12岁最适合做窝沟封闭
·“钱塘之星”2016(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 ...
·杭州公交“我和峰会的故事”主题车上路
·最美杭马今日开跑 本塘大咖随意出没
·10元激活“生命电话”孕妇平安产女
·枪杀缉毒民警李敬忠的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全 ...
·先送钱后收回 多名“公益主播”被指做“伪慈...

夫妇沉迷生孩子已 ...

逃离战区

倪妮晒香肩 一袭拖...

《家有儿女》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