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吗?和新媒体编辑一样,找选题!
淳安金陵村金陵大楼前面的黑板墙上,最近更新了一期墙报,内容只有一篇新闻,标题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新闻写在一张差不多有两张A4纸那么大的宣纸上,再用钉子钉在黑板上,还固定了一块小木板。新闻全手写,标题用毛笔,内容用水笔。
出墙报的是村里一位82岁的退休老教师,叫童志烈。墙报基本上每周一期,已经连续出了20年,最近更新至第846期。加起来差不多有60多万字。
一个人20年的坚持
市委书记也夸他“精神令人钦佩”
金陵村是淳安县屏门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金陵大楼算是村里比较热闹的地方,一般村里开会,节庆表演,都在这里。“算是村里的一个文化礼堂吧,这里地方比较大嘛,有些村民吃过晚饭,也会来这边跳跳广场舞,也会看看墙报。”金陵村村支书项田桂说。
墙报的新闻,有国家大事,也有淳安当地邻里之间的暖心故事,都是从不同的报刊上摘抄的。内容文字居多,有时候也有配图,是从报纸上剪下来贴上去的。
1962年,童志烈从部队退伍,成为屏门乡乡村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一直做了33年。1995年退休后,他放不下学校里的孩子,在家里腾出来一块空地方,叫学生们来自己家里上自习,不收一分钱。
“家长们都出去打工了嘛,孩子留在村里,不能老是玩啊。所以每到寒暑假,总能在童老师家里看到好多小、中学生。他呢,就给孩子们辅导辅导作业,讲讲历史,有时候还会教他们打打乒乓球什么的。”项田桂说,但是这两年,童老师年纪大了,身体实在吃不消了,学生自习的事,就没再办了。
但有一件事,童老师没有断过,那就是从1996年开始出的墙报,一张“报纸”,一个人,记者、编辑、做版、校对……全是他。
得知童爷爷的故事,连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都表扬他:“精神令人钦佩。”
和年轻的新媒体编辑也没什么区别
压力最大的也是“选题”
这份墙报是怎么出的?
每天,他都要看十多份报刊,包括《人民日报》《都市快报》《今日千岛湖》《文摘周刊》等等。看到好的内容,先摘录在笔记本上,一一对比后,找出村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再用笔抄写在纸上。
如果新闻里有比较难懂的词,童老师就查词典,在文章后面做注释。“这样,村民们看起来就不费劲了”。
“村民们比较喜欢看健康知识吧,当然了,国家大事也是要关心的啊。”童老师说,现在身体没以前那么好啰,一千多字的也要抄一天了。
和我们的报纸一样,童老师的墙报也有“特刊”。G20峰会期间,童老师就出了一期《G20杭州峰会》,内容是峰会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有哪些领导人参加等;而里约奥运会期间的特刊,则是《英国为何上升至金牌榜》。
童老师说,出墙报,压力最大的还是“选题”,要找到村民喜欢看的内容。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