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密渡桥路,一个打扮时尚的女孩经过一栋有着彩绘外墙的居民楼。 记者 葛亚琪 摄
记得往年夏秋转换时,经常会有热心读者来报料,西湖边或是小区里,哪棵哪棵树,飘下了“第一片”落叶。但今年,好像还没来得及感受“一叶知秋”的氛围,行道树的落叶已经“哗啦啦”地飘了下来。
前几天,街边的行道树都还绿油油的,树叶一片片看上去都生命力很旺盛的样子。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些性子急的叶子居然偷偷换好了装,早早挣脱了树枝,投入了大地的怀抱。
说起来,杭州的落叶季一般要等到入秋后的10月才会轰轰烈烈地开始,但是,在夏季向秋天走去的过程中,植物对自然界有着人类想象不到的敏感。它们在一阵风、一场雨里都会接收到强烈信号——天马上就要变凉了,于是,它们开始“先行一步”。
这两天,杭州因为吹偏东风,天气凉凉的。偏东气流还带来厚厚的云层和水汽,所以,偶尔就会突然下起雨来。
杭州市气象台预测,今天,杭州阴有阵雨,东北风4-5级,市区气温24-28℃;明天上午阴有雨,下午起雨渐止转阴到多云,23-28℃。这两天,风吹着,雨下着,不到30℃的气温会让人感觉特别凉爽、舒适。
不过,秋天依然不会就此到来,接下去的日子,天气还会再热。市气象台说,从时间上看,进入9月中旬以后,杭州应该会逐渐进入了夏末的节奏,但今年的天气形势有些异常,副热带高压的势力仍然比较强,9月中旬还有可能再次发威,北方冷空气也难以到达江南地区,所以,现在的天气还没有到“一阵雨一阵凉”的节奏。
也就是说,即使这两天的风雨里已经有了秋意,街道边也开始堆积起落叶,但夏天还会“顽强”地持续上一段时间。期盼的秋天依然还在期盼中。
其实,仔细想一想,现在这样的天气也是挺可爱的,它兼有夏意和秋韵,我们可以不慌不忙地和夏天告别,比如再看一看荷花,再邂逅一场夏季的雷阵雨。
六点建议助你解“秋乏”
本周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变化大,暑气渐消,秋高气爽。这段时间,不少市民时常会犯困或四肢乏力。有些人就算前一晚睡饱8小时,第二天醒来依旧觉得乏力。中医专家说,这可能是“秋乏”的表现。
“‘秋乏’实际上是夏季身体消耗欠下的一笔‘债’,在向机体发出周期性修整的信号。”浙江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姚惠主任中医师说。
推荐阅读:
“事实上,秋乏是人体对温度、湿度等气候变化而自发形成的保护性调整,属于过渡性的正常生理现象,随着人体对外部环境的逐渐适应能自行缓解。”姚主任说,“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重秋乏现象。”以下三个不良生活习惯就可加重秋乏——
一、不吃早餐。经过一夜的消耗,提供脑细胞能量的葡萄糖消耗殆尽,若早餐吃得太少甚至不吃,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会加重疲倦无力、头昏脑涨。
二、过食油腻。尤其是高血脂患者,过多脂肪摄入,血液中脂肪含量偏高,血液流速下降,供养功能降低,容易困倦。
三、运动后大量喝酸性饮料。剧烈或大量运动后,体内会积累较多的乳酸,此时大量喝酸性饮料,就会使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加重疲劳感。
秋季气候特点为燥。中医认为,燥易伤津,造成人体阴液不足,加之“秋老虎”影响,会加重阴液不足的程度。另一方面,燥易伤津耗气,造成人体肺气亏虚,继而出现四肢乏力、神疲懒言等情况。在秋季,可适当用西洋参、百合等滋阴润肺之品泡茶饮。
如何缓解秋乏?姚主任提出六点建议——
一、清淡饮食。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因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减轻人体疲劳。
二、加强锻炼。时段以早晚为宜,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有助于平复情绪、解除秋乏。
三、保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充充电”,小睡10到30分钟有利于化解困顿。
四、室内养些植物。秋季的困乏与人体缺氧也有一定关系,室内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的花草,如盆栽柑橘、吊兰、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五、伸懒腰、手指梳头。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脏、肺部产生一定的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从而给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手指像梳子一样梳自己的头发,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人顿感清醒舒适。
六、中医调理。乏力困顿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可用中医调理,如常按人体百会穴、太阳穴和风池穴,可缓解身体疲劳、提神解乏,亦可口服中药调理。
推荐阅读: